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共三分重要文件, 其中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決議,是經過我「國家元首」裁示通過; 1992年香港會談的兩會函件相互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一個中國原則,代表「兩岸」之間達成的共識; 而胡錦濤與小布希通話,則代表「陸方與美方」均認可「九二共識」。 ================ 高齡103的余宗玲老太太,抗戰時官拜中校在胡宗南「麾下」工作,胡正準備給她報升上校時,因抗戰勝利而未果。 但胡知道她本來要出國留學,因抗戰耽誤了,特別給她三千美金,資助她出國留學。學成回國國府已退守台灣。 她先進教育界,任「嘉義女中」校長。 教育部曾有心改制中學學制為「四二制」(中學六年,前四年內完成所有課業,後兩年作為大學預科) 「嘉女」與師大附中同被選為男女各一的實驗學校。 以在嘉義的遍遠與資源差距,她卻打了非常漂亮的一仗;實驗班全部考上公立大學。並有五人為榜首; 嘉義「許家班」的張文英、張博雅姐妹,都是她的學生;這些學生都對她非常敬愛,至今張博雅和她們的同學,還常去探望「余校長」 (這也是一般人對她的「尊稱」)。 周書楷時代她被外交部借調為文化專員。在任期間幾乎走遍全美,訪問學者及留學生,解決各種問題; 許倬雲兄弟,就是她當年發掘贊助過的留學生; 至今,許倬雲、許翼雲兄弟的姐姐許婉清(李模的太太,李建復的媽媽)還非常感念她,與她結為至交。 她發表任駐美國文化專員後,宋楚瑜正要赴美國留學。 他的父親宋達帶著宋去拜訪她,拜託「余姑姑」「關照我們楚瑜 」。 故宋在美留學時,常在假日與陳萬水帶著兒子到「雙橡園」去跟她共渡週末,她對宋楚瑜也視如子侄無微不至。 她說,當年,知道宋跟李登輝走得很近,她很為宋擔心,曾經提醒他:李是個城府很深,不簡單的人物,對他要心存戒心! 宋卻很得意地說:「我們親密如父子,晚上我到他家去,他穿著睡衣到客廳來接見我。」 老太太出身仕宦人家名門閨秀,聞此為之無言!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上,成年又有身份教養的兒子,除非父親臥病在床侍疾,是絕不會看到「衣冠不整」穿著睡衣的父親的; 只有妻妾、奴僕才會看到這一面!換言之,她認為這不是「親密」而是「輕賤」。 凡有教養的人,也絕不會在有客來訪時,穿著睡衣到客廳裡見客!而宋楚瑜卻以此沾沾自喜。 後來,果然被李擺道,弄得灰頭土臉! 她也看穿宋時時處處都在用「心機」算計!為馬英九的那一跪; 老太太說:「他是在學盧修一為蘇貞昌下跪。人家以病重之身無法輔選,在選情危急的時候下跪,所以感動了許多人! 而馬聲勢大好,要你去為他跪甚麼?明擺著就是強賣人情給馬英九『示恩』,以便日後以此『挾恩需索』!」 從此之後余宗玲老太太就「不想再理他(宋)了」!但她很喜歡陳萬水,覺得陳萬水真是溫良賢惠。 已然病重,還被宋楚瑜的政治野心逼迫著,去為他拉票,以至活活累死! 這位人瑞巾幗老太太也是《中國時報》的「姑奶奶」-----她是余紀忠的胞妹。 因為她是「遺腹女」,手足之情更逾倫等。 余紀忠去世大家都來安慰她的喪兄之痛,但其實她有自己的社會地位、聲望、事功,余紀忠對她並無助益,大家只知她是「余校長」。 余紀忠去世之後大家才知道她與「中國時報」的關係。 「時報」的人有個笑話說:余紀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他妹妹! 人家老太太名門閨秀的教養,為人處世合情入理。 又歷經黨、政、軍、教、外交,見識卓越,是余紀忠幕後的「智囊」;重要的社論,都會先送給她看。 她過一百歲生日時,馬英九、陳沖(當時的行政院長)都致送壽屏和賀禮, 派「退撫會」主持慶生會,耕莘醫院45年慶,也請她和馬英九一起切蛋糕。 這些年來,事實證明宋楚瑜只能算是個想「左右逢源」的投機份子,政治丑角! 他是有些小聰明,當年蔣經國壓伏得住他,能適才適任的用他,也造就了他。當時確曾人模人樣的被期許過。 後來「賣身投靠」、「賣主求榮」跟民進黨暗送秋波,蔡英文公然要讓席 「親民黨」,只能說是他「圖窮匕見」了! 有人把他比擬曹操,真是污衊了曹操,他哪配 出處: 百歲人瑞評宋楚瑜 - 中華振興同心會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达赖和美国CIA

达赖的哥哥嘉乐顿珠在书中说了当年接受美国CIA援助和训练,并导致出走的经过, 他对此感到痛心与懊悔,觉得这严重损害了北京对达赖喇嘛的信任。 他也认为美国利用达赖和藏人在中印之间挑拨制造矛盾,从中渔利,导致中印边境战争。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贵族noble man

贵族分为五等爵位: 第一等级是公爵(duke)(一般是国王的兄弟和儿子)和公爵夫人, 第二等级是侯爵(marquis)和侯爵夫人(marchioness), 第三等级是伯爵(earl)和伯爵夫人, 第四等级是子爵和子爵夫人, 第五等级是男爵(baron)和男爵夫人(baroness)。爵位由家族长子继承,如果长子去世就由次子继承,若无次子就由长女继承。 中国自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伯爵的制度,伯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第三等。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周朝诸侯国中伯爵国有吴国、秦国、曹国、郑国、梁国等。 秦、汉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内没有伯爵。 唐朝设县伯爵, 宋朝、明朝有伯爵。 清朝有伯爵,分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