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杨振宁

清华学子怒批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不忠:杨振宁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其父杨武之(1896-1973)长期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 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劝说也无效,不肯归国效力。 拿到诺奖后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不仁:在祖国富强时,又在与某名牌大学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国颐养天年, 自从回国以来,东走走、西逛逛,忙着走穴炒作,不愿踏踏实实做工作。 不义:窃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诺贝尔奖,还倚老卖老在李政道之前去领奖,并出书丑化李政道; 杜夫人刚刚过世,“大一”的基础物理刚开课不到半个学期,就一心想着上帝的最后一个礼物……在82岁的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日本重新武装

向来反对日本重新武装的美国,近几年突然“幡然悔悟”,转而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其实不过是要把日本推向与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相冲突的前台,而美国则坐收渔利。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希臘社團:校園內的秘密組織

美国大学逐步从古希腊罗马文学(classics)教育转向吸收更多人文科学(liberal arts)课程,文学社classics渐渐式微。 兄弟會和姐妹會(英語: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一般指的是世界性組織。 包括光明會和玫塊十字會.通常以希臘字母命名,並一起通稱希臘社團(Greek Organization)。 在拉丁語中,Frater和Soror分別代表兄弟(Brother)和姐妹(Sister)的意思。 兄弟會是一種以兄弟情誼為基礎招收在校學生的學生社團組織。 在北美,兄弟會一般意指大學中的希臘社團,屬學生社團組織。 但在歐洲部分類似性質的社團法人(Corporation)也適用此稱呼。少數高中也有類似的組織。 希腊社团(Greek Organizations) ★★★   希腊社团是北美兄弟会与姐妹会的统称,通常以一到三个希腊字母组成。 许多人想到美国大学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希腊社团。希腊社团作为全美最重要的社交网络之一,加入希腊社团无形中为每个成员打开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几乎每个希腊社团都有百年或者更长的历史,积累了非常丰富而宝贵的资源,这和强大的校友网络是一个概念,只是这个网络更广更包罗万象, 譬如我自己参加的KD姐妹会在全美各大高校已经有153个分舵,这笔人际关系的财富是非常可观的。 不同的兄弟会或者姐妹会有不同的选拔标准,由于宗旨各不相同,组织的活动也各有千秋。 有的注重公益活动,有的注重学术,有的注重社交。在美剧里常常看到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场景通常是社交型社团的缩影,但并不是所有的社团都是如此。 譬如我参加的KD姐妹会就明令禁止带酒精饮料进入宿舍楼。我个人认为社团没有好坏之分,大家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希腊社团就好。 但要提醒大家的是,希腊社团通常需要收取年费,价格不菲,平时可能会根据活动需要有额外开销,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社交性希臘社團大多數會對其會務(尤其是入會考驗的方式和過程)保密。 基於多數的希臘社團偏屬社交性質,故相較於其他學生社團,希臘社團常被定位為校園內的秘密組織。 社交性質:主要以人際關係為主。大多數的兄弟會屬社交性質。在社交兄弟會裡,兄弟會只招收男性會員,女性則參加姐妹會。 兄弟會通常在每學期尾到下學期初招募新成員(Rushing)。 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但須通過會中成員一系列的面試和篩選後才被授權參與為期約一學期的入會考驗(Pledging)。 入會考驗通常帶有一定的難度,只有少數人能通過考驗。 不同的兄弟會有著不同的入會考驗,而兄弟會通常對其入會考驗的方式和過程保密。 服務:主要以社區服務為主,成員不分男女。 學業:主要以學業為主體作為門檻招收成員,成員通常不分男女。 Alpha Kappa Psi(ΑΚΨ):全球最古老和最大的商業兄弟會。 Sigma Alpha Epsilon (ΣΑΕ):美國多數成員的男生兄弟會。 Lambda Phi Epsilon(ΛΦΕ):於1981年2月25日由十九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男學生開創。 擁有50個分部,是目前最大的亞裔兄弟會。通稱:「Lambdas」,「LPhiE」,「LFE」以及「人中王」(取形於ΛΦΕ)。 Pi Beta Sigma(ΠΒΣ):位於俄亥俄州哥倫布市Otterbein University的地區性兄弟會。 創始於1908年,顏色為黑色和金色。 骷髏會,又称骷髅骨、优罗嘉俱乐部(The Eulogian Club)、死亡骑士团(The Order of Death),英:Skull and Bones, :耶魯大學的兄弟會,始創於1832年。 在美丽的耶鲁大学校 园内,有一幢希腊神庙式的小楼,风格类似希腊神庙的褐岩建筑。几扇狭长小窗终年紧闭,整幢建筑笼罩着一种神秘色彩,这个并不起眼的建筑就是美国最神秘也是 最有权势的同学会所在地。这里从不对外人开放,始终保持着自己特立独行的诡异色彩和精英风格,而且它还有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叫“骷髅会”。 被征选的会员必须符合一系列几乎苛刻的标准:首先要出身于美国东部的豪门世家,最好是从英国移民、带有贵族血统。其次还要受过良好的教育,中学阶段最好在 贵族寄宿学校上过学。第三,要爱好体育,具有竞争精神,最好有军队服役经历。骷髅会的征选对象是耶鲁大学三年级学生,毕业那一年正好加入骷髅会。 常春藤的 名校中有很多秘密的同学会组织,每年的4、5月份都是这些同学会招募新成员的时刻。五月的耶鲁,满眼春色,这也许是耶鲁校园最美的季节。到处盛开着鲜花, 古老的校园充满了生机。新生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一起在草地上玩飞盘,或者彻夜开着音响,在校园的空地上狂欢。可是有一群人,并不屑于寻欢作乐,他们急于 获得一张通行证,加入秘密组织,由此他们甚至可以平步青云。1965年和1967年,克里和小布什分别作为新成员,被引入了同样一个秘密的同学会,走进这个组织,他们就等于已经拿到了一张通往美国权力高层的门票,这个组织就是骷髅会。它也是耶鲁十多个秘密学生会组织中,最神秘也是最有权势的一个。 Pi Beta Phi(ΠΒΦ)於1867年四月27日於Monmouth College設立。會顏色為酒紅色和銀藍色。至2014年有200個分會。 Pi Beta Phi 是全美國第一個「女性兄弟會」(因為當時姐妹會這個詞還沒有創造出來)。 Kappa Phi Lambda(ΚΦΛ):於1995年3月9日由七名賓漢頓大學女學生開創。擁有29個分部的亞裔姐妹會。 通稱:「Kappa」及「KPL」。會顏色為猩紅,白和石楠灰。 alpha Kappa Delta Phi(αΚΔΦ):於1990年2月7日由十四名柏克萊加州大學女學生開創。 擁有48個分部的大型亞裔姐妹會。通稱:「aKDPhi」。會顏色為紫和白。 Delta Phi Kappa(ΔΦΚ):於1960年南加州大學女學生開創。通稱:「Delta」。會顏色為粉紅和玫瑰紅。 。Theta Nu Xi (ΘNΞ),創立於1997年4月11日,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為發展最快速的多元文化姐妹會,擁有49個分部,象徵物為蝴蝶,會顏色為北卡藍與黑。 ==================== 任何人要成為這樣一個社團的成員,都必須學習該社團的基本原則。 必須有人教導他這些原則,藉此將他引進該社團。 保羅用這隱喻說到教會,教會是相當奧祕的,有某些基本原則。 保羅悔改信主後,就某種意義說,是被引進教會生活。 這就是說,他學得如何享受基督,如何以基督為生命,如何活基督、顯大基督、贏得基督, 以及如何過教會生活的祕訣。這些都是教會生活的基本原則。 11節說,『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因為我已經學會了,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 按文法,『知足』這辭該聯於『我已經學會了』。保羅已經學會了,在一切景況裡,都可以知足。 他能說,『無論我在甚麼景況,我已經學會了知足。』 12節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餘; 或飽足、或飢餓、或富餘、或缺乏,在各事上,並在一切事上,我都學得祕訣。』 我都學得祕訣,直譯,我都已經被引進instructed。 這是個隱喻,說到人被引進祕密社團,受其基本原則的教導。 保羅不但學得祕訣;他已經被引進,並學得某些基本原則。 腓立比的信徒在保羅那裡開了屬天的賬戶,並且眾人都知道他們是那樣的供給保羅物質的需用。 然而,保羅在監牢裡的時候,仍有某些物質的需用。 因為保羅還是人,他期望腓立比人繼續記念他。 但有一個時期,腓立比人沒有這樣作。 這由10節的話所含示: 『我在主裡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對我的思念,如今 -終於-重新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未得機會。』 腓立比人對保羅的思念曾有一段時間停止了,甚至可能枯萎了。 他們對他的思念的確沒有發生。 但保羅寫這節時,冬天已過,春天到了。 他現在能說,他們對他的思念開始重新發生,猶如植物萌芽、開花。 保羅很有恩慈的說,『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未得機會。』 然而,保羅的話含示,在他們對他的思念重新發生以前,保羅曾盼望從他們得著一些物質的供應。 他盼望得著這個惟一在他那裡開了屬天賬戶的教會的供應。 但有一段時期,沒有存款進來。『花』在冬天枯萎了;但如今春天既然到了,就重新開花。 來自腓立比人的物質供應暫時停止了,這是主的主宰。 不錯,他們在保羅那裡開了賬戶,但若沒有存款進來,賬戶有甚麼用? 沒有供應的時候,對保羅是試驗的時候,是處卑賤的時候。 毫無疑問,以巴弗提帶著供應而來,大筆的存入屬天的賬戶,那是保羅處富餘的時候。 所以,在12節他能宣告:『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餘。』他知道怎樣卑微並處在低微的景況裡,也知道怎樣生活有富餘。 新約的記載,保羅在歐洲往來盡職時,在腓立比的教會是惟一顧到保羅物質需用的。 在4:15節他說,『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開馬其頓的時候,在授受的賬上, 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一個教會與我有交通。』保羅在這裡用『賬』字指明,腓立比的信徒用財物供給使徒,在他那裡開了一個賬戶。 我們在下篇信息會更完全的看見,腓立比信徒在保羅那裡開了一個賬戶,就像今天我們在銀行開賬戶一樣。 腓立比的聖徒不只一次將財物存入這賬戶。在16節保羅題醒他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的,打發人供給我的需用。』 在17節保羅又說到信徒在他那裡開的賬戶:『我並不尋求甚麼餽送,只尋求你們的果子增多,歸入你們的賬上。』 身體生活的祕訣:以基督為我們的生命、活基督、追求基督、贏得基督、顯大基督、並彰顯基督。 這些是教會─基督的身體─的基本原則。 保羅這已經被引進基督身體的人,已經學得祕訣。 今天許多基督徒沒有這樣被引進教會生活。雖然他們已經歸向基督,受了浸,也加入了一個教會,但他們沒有被引進基督的身體。 他們沒有學會如何以基督為生命,如何活基督,如何以基督為他們的榜樣,並如何將一切宗教、文化、和哲學的事物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 他們和保羅不同,他們沒有學得經歷基督的祕訣。 保羅已經被引進正確的基督徒生活,和正確的教會生活。 保羅將他所學得的祕訣應用到他在監牢裡的景況。 身為在羅馬的囚犯,他遠離許多信徒和許多藉著他的職事所興起的教會。 毫無疑問的,他在被監禁的期間,身心都受了苦。他需要物質的供應。 在監牢裡處於這種景況之下,對他實在不容易。 在這些經文裡,保羅指明他有所缺乏;他需要物質的供應。 他缺乏時,就是處卑賤。在禁卒、守衛、甚至御營全軍面前,他缺乏,並且處卑賤。 可能別人會說他:『可憐的囚犯!沒有人照顧他,也沒有東西作他的供應。』然後忽然以巴弗提帶著腓立比人的餽送到了。 在十八節保羅說,『但我一切都收到了,並且有餘,我已經充足,因我從以巴弗提受了你們的餽送,如同馨香之氣, 可收納的祭物,是神所喜悅的。』保羅得著他們豐富的供應,就一無所缺。 他能說,『我一切都收到了,並且有餘。』 在以巴弗提來以前,保羅處卑賤。 他帶著供應而來以後,保羅就處富餘。 但保羅不知道這富餘會持續多久。他知道可能時候將到,他會再度缺乏。 他曾在低微的景況裡;如今他在高峰。但可能不久他會再度低微。 這就是他首先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餘』的原因。 但因為以巴弗提帶著供應到了,保羅就將次序更換,並且說,『或飽足、或飢餓、或富餘、或缺乏,…我都學得祕訣。』 保羅知道他的景況不久會再度改變,就說他不但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富餘;也知道怎樣處富餘,怎樣處缺乏。 他學會了在基督裡知足的祕訣。 當他有缺乏,並受試探為他的情形憂愁時,就應用這祕訣。 然後,在他的經歷中,這祕訣就消除他的憂愁。所以,他能放膽見證,他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餘。 保羅知道怎樣處卑賤的事實指明,他經歷了卑賤的感覺。 他知道在苦難的時候有憂愁和罣慮是怎麼一回事。 但那些時候,他應用了內住的基督這個祕訣。 他能給人看出他是在基督裡,這位基督就是他所應用的;祂是真的、活的、近的、便利的、並得勝的。 這就是作保羅祕訣的基督。 保羅使用斯多亞派的用語,說他已經學會了,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 雖然保羅用斯多亞派的話,但他不是斯多亞派。 反之,他是在基督裡的人,他在一切景況中經歷並應用基督。 保羅能知足,不是因為他受過斯多亞派的教導,而是因為他應用他在其中生活、住留的基督。 再說,這位基督成了保羅的祕訣。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我們經歷黑夜與白晝。 照著創世記一章,黑夜比白晝先來臨。 保羅處卑賤時是在黑夜,處富餘時是在白晝。白晝怎樣隨著黑夜,照樣黑夜也會隨著白晝。 這就是說,在卑賤的黑夜以後,富餘的白晝就來臨。 然而保羅領悟,至終會有另一個黑夜隨著這白晝而來。 我們無法更改神宇宙的原則。 宇宙中有黑夜與白晝,有白晝與黑夜。 我們不要夢想生活將會是平坦的、平淡的。 反之,你要面臨許多山與許多谷。你會遭遇各種的景況。 但在這些景況裡,可應用基督作你的祕訣並經歷祂。我們學習應用基督是很要緊的。 盼望尤其要領悟他們是何等蒙福,並且要禱告: 『主,即使我還年輕,我就渴望以腓立比書裡所陳明的路來尋求你,追求你,並經歷你。 就著對基督正常的經歷和享受這一面來說,我要作今日的保羅。 我不尋求作偉大的使徒、傳福音者、或基督的工人。 但我的確渴望作正常的基督徒,天天在各事上,甚至一生之久在一切事上,經歷你並享受你。』 願我們都渴望享受基督到這樣的地步。 13節,保羅說到基督是『那加我能力』的一位。 這樣得加力,就是得以在裡面有動力。基督住在我們裡面,(西一27,)祂加我們能力,使我們有動力,不是從外面,乃是從裡面。 藉著這樣裡面的加力,保羅在基督裡面凡事都能作。 在4:13節,我們找著保羅在12節所說的祕訣。這裡保羅說,他在基督裡,在那加他能力者裡面。 在三章保羅見證他追求基督,為要贏得基督,並給人看出他是在基督裡面。 如今在4:13節保羅說,他在基督裡面。在基督這加他能力者裡面,保羅凡事都能作。 他能說,『基督是我知足的祕訣。只要我有祂,只要我在祂裡面,就凡事都能作。』 我們要珍賞保羅的話,就需要將4:13節的『在…裡面』這辭聯於3:9節同樣的辭。 在3:9節保羅渴望給人看出他是在祂裡面; 在4:13節保羅宣告,他既在祂裡面,就在那加祂能力者的裡面,凡事都能作。這乃是祕訣。 ===================== 华人父母对念大学子女参加的有保密约定的兄弟会、姐妹会,往往仅知皮毛。 此案一出,令人震惊之余,愈发好奇:这一类有些神祕的大学社团,究竟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家长们从什么途径可以掌握孩子的动向? 大学生为何如此热衷参加?它们究竟为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带来什么影响? 社交 专业 学术 服务四大类 如同Pi Delta Psi(希腊字母是:πΔψ)兄弟会,美国大学兄弟会、姐妹会通常用一至三个希腊字母命名。 这些通称「希腊社团(Greek Organization)」的组织或为大学专属社团,或是在各校设立分部的全国性组织,有些歷史悠久,並出过许多名人政要。 参与「希腊生活(Greek life)」的大学生,通常希望习得一定社交能力及领导力、申请奖学金补助,毕业后,可能依靠会中关係谋职或晋升。 追溯美国校园希腊社团的歷史,1776年在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创立的Phi Beta Kappa文学社是全美第一个希腊字母社团。 隨著美国大学逐步从古希腊罗马文学(classics)教育转向吸收更多人文科学(liberal arts)课程,文学社渐渐式微。 第一个社交型兄弟会Kappa Alpha於1825年在联合学院(Union College)创办,两年后亦在该校创办的Sigma Phi ,成为第一家全国扩张的兄弟会。 第一家姐妹会Alpha Delta Pi的前身是1851年在卫斯理阳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创办的秘密妇女社团Adelphean Society, 第一家希腊字母姐妹会是1870年在狄保大学( DePauw University)创办的Kappa Alpha Theta。 如今,美国大学联谊会可以分成社交会、专业会、学术荣誉会和服务会四种。 通常所说的「兄弟会」(fraternities)和「姐妹会」(sororities)属於社交会,而其他会种混合招收男女会员。 专业会划分为农、商、法、医、军事、政府、外事、工程建筑等行业。 以被「福布斯」誉为全美500强企业CEO摇篮的Beta Theta Pi为例,它目前拥有128家分会,平均规模66人,现会员8481人,毕业会友12万多人。 学术荣誉会看重潜在会员已取得的成就,不需要经歷所谓的「魔鬼考核」,只要学习成绩或学术能力达標即可入会。 诸如上述最古老的Phi Beta Kappa和Tau Beta Pi是较知名代表。 而像Alpha Phi Omega、Epsilon Sigma Alpha等服务会侧重培育会员的公益和奉献精神, 虽然其他会也有公益部分,但不似服务会以鼓励成员设计並参加济贫、扫盲、环保等社会服务活动为主。 美剧「哈拉联谊会(Greek)」中,爱开趴玩闹的Kappa Tau Gamma表现了一个颇为典型的社交会形象。 而热衷派对,爱整「菜鸟」,让社交类兄弟会、姐妹会常受詬病。 申请人面临的考验,有时涉及欺辱乃至暴力,被迫拼酒、暴食、裸奔、吸食毒品、热水烫肤、在碎玻璃上做掌上压等遭遇身心暴力事件,屡屡见诸媒体。 纳新 邀请 考核 入会四步骤 大学兄弟会、姐妹会一般在秋季学期举办Rush Week(纳新活动周),视不同校园规定和会况而异,一些会也在春夏季招新。 某校姐妹会成员王安妮(化名)说,他们学校规定大一新生在第二学期(已积满12个学分的前提下)才能参加兄弟会、姐妹会。 由於她春季入学,课程选择不多,直到第二学期过半才拿足学分。此时纳新周已过,正好有个朋友参加的会名额未满,推荐了她。 「纳新周就是让新人和各个会互相找机会熟悉,看对不对眼。」王安妮表示,没能赶上纳新周跟別的姐妹会接触,有点小遗憾。 「但这种心情不能跟姐妹们分享,她们会『妒忌』。」她笑称。 而她只是可惜没经歷与多个会面谈、接触,双向筛选的过程。「据说经过这一周,几轮下来,很锻链人。」 不过,更令王安妮遗憾的是没能参加Bid Day派对。 所谓Bid Day,就是校內各姐妹会正式发出邀请的那一天,如果潜在新会员接受了邀请,当晚会內將举办派对,庆祝其成为新人(pledge)。 作为「补招生」的王安妮,接受邀请「只是跟姐妹们吃了一顿烧烤」。 接下来的Pledge Process(新人考核期)是最具爭议、也是凌辱事件容易发生的阶段。 华人母亲林女士知悉儿子刚通过某兄弟会的考核。林女士听儿子说,该会考核新人一般八周时间,快则四五周,长则一年半载。 「同一批有十几个人入会,轮流到成员家里活动,有时要做拳上压,跑步,吃生洋葱。」据儿子透露,有一名「大哥(big brother)」带领自己熟悉各项会务。 林女士要深问,其欲言又止,並叮嘱她:「別告诉別人哦。」害她担心地到处向同事和朋友打听:「你们知道兄弟会是什么?你们小孩参加吗?」 由於凌辱新人丑闻层出不穷,许多希腊社团如今避免將考核期命名为pledge process,去掉其中pledge这个表示「宣誓」的字眼,而改称「教育过程(education process)」。 某服务会成员翁迪(化名)表示,他们会考核期以学习会史、创会人生平以及了解整个「希腊制度(Greek system)」这一大学联谊体系为主。 「有许多內部材料要读要背,因此,两个月的考核期,主要是教育和学习,准备入会考试的过程。」 王安妮坦承:「我的姐妹会会欺负申请人的,但跟別的姐妹会比起来算很好的了。至少不会让我们做任何不安全的、会危害到生命的事情。」 她介绍,当时她们每周要开一次会,让所有申请人站成一排,从订成一大本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会史材料中,抽內容背。 「刚开始背不出来就跳过,也不会有惩罚;到后来,就会让背不出的人做仰臥起坐、俯臥撑、扎马步等; 最后就翻倍惩罚了,而且態度更加凶,对我们大喊大叫,让我们站直啊什么的。」 通过考核,一些会有迎新仪式(initiation ceremony)。 王安妮表示,到这一阶段,会內秘密就对新成员全部开放了。 由於保密协定使然,王安妮不愿透露具体內容和仪式细节,只笼统说:「有一些秘密箴言,告知希腊字母名称的含义,一些握手的方式之类。」 亚裔社交会 凝聚文化背景 儘管种族和宗教限制 在代表69个兄弟会的北美兄弟会联盟( North-American Interfraternity Conference) 和代表26个姐妹会的女子大希腊联盟(National Panhellenic Conference)早已取消, 但传统兄弟会和姐妹会依然以白人为主,促使少数族大学生开始创立本族裔社交会。 1916年,第一个亚裔兄弟会Rho Psi在康乃尔大学创建。如今, 全国亚太大希腊联盟(National APIA Pan-hellenic Association,简称NAPA)负责监管亚裔兄弟会和姐妹会。 在参加兄弟会或姐妹会时考虑族裔,对一些亚裔学生来说,是因为感觉到白人居多的会现实上有压抑、歧视少数族裔文化的气氛。 马里兰大学諮询、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系助理教授Juile J. Park特別研究过史上素来是白人为主姐妹会中的族裔融合情况, 她採访一名韩裔大四女生Nora时,对方说:「我在那儿看到很多有钱的白人女生,我知道我永远融入不了那群人,也不真想融入。」 增进学业、服务、领导力和文化意识,提升亚裔社区地位——许多亚裔兄弟会和姐妹会標举的这一精神,同样也是Pi Delta Psi的精神。 事实上,在回应华裔生死亡事件的两条声明之前,Pi Delta Psi网站主页新闻栏內,紧跟著就是10月3日为华裔士兵陈宇暉两周年忌日举行烛光追思会的动態。 而参与那次追思的会员正来自勃鲁克分会。接受媒体採访时,在场会员誓为这位勃鲁克校友 「爭取相关立法和服务立项,在军中和警察部门开张文化敏感性教育,让陈宇暉事件不再发生。」 料不到,两个月后,同一个分会发生华裔生惨死事件。一时间,有关兄弟会凌辱、乃至亚裔兄弟会是不是更暴力的討论甚囂尘上。 Pi Delta Psi总部在压力之下,立即废除了勃鲁克学院分会(Baruch Colony)的资格。 总体而言,亚裔兄弟会成员的身影频现於维护、声张亚裔政治权益,推广亚裔文化的场合,影响颇为正面。 近年来较引人关注的有拍摄林来疯(Linsanity)纪录片的导演梁基发(Evan Jackson Leong)。 这位在河滨加大(UC Riverside)求学时加入Pi Alpha Phi兄弟会的会友,获得全国亚太大希腊联盟网页专章介绍。 从2010年起,林书豪尚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高中校队控球后卫时,好友梁基发和杨明燊(Brian Yang)等人就开始拍摄他的故事。 他们预感到,林有可能成为第一个亚裔NBA球员,未料他更在2012年掀起一股「林来疯」。 在加州大学洛杉磯分校获得亚美研究学位的梁基发曾表示,他步入亚裔美国人独立电影的製作领域,是为打破美国人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让人们了解,亚裔也可以在影视、体育等行业有所成就。 族裔反抗 挥不去的猜想 去年2月,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白人兄弟会Kappa Sigma计画在校內举办「亚洲青年(Asia Prime)」派对,脸书宣传海报中, 均为白人男女的派对人士髮插竹簪,穿亚洲民族服饰,甚至有疑似裸男戴斗笠的画面,遭到该校Ashley Tsai等三名亚裔学生反对, 临时改作「国际关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主题派对。值得一提的是,Kappa Sigma往年在校外举办过数次「亚裔青年」派对,不曾引起注意。 而实际情况更为复杂,在触碰种族主义高压线方面,並不局限於白人兄弟会、姐妹会。 河滨加大號称最大的亚裔兄弟会Lambda Theta Delta去年4月闹出「扮黑人」(blackface)视频事件,视频中,四个会员隨乐起舞,其中一人涂成黑脸, 据说扮演黑人说唱歌星Jay-Z。事件引起各方谴责,该会宣佈暂停活动一年。 对於华裔生的死,主流媒体只交代了与一种叫「玻璃天花板(Glass Ceiilng)」的宣誓入会游戏有关。 当时死者背负20磅重的沙袋,循声向其宣誓指导人前进,而其他「兄弟」设法阻止他前进。游戏中,他被推倒,后脑著地,伤重不治。 一名叫Catherine Huang的网友在Pi Delta Psi兄弟会脸书主页留言指出, 她理解「这个名字那么討厌的活动,应该不是兄弟会批准的,但至少兄弟会应该让参与者配合调查。」 那么,活动这么取名,是否影射亚裔在美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障碍?Catherine对本刊表示: 「玻璃天花板」主要用来形容少数族裔和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职业发展等)障碍。 鑑於亚裔兄弟会有此活动,也未必不能那么理解。但她不能確定。 本刊尝试联络Pi Delta Psi媒体负责人就此討个说法,然而,截至发稿尚无回应。 一名勃鲁克校友李林(化名)表示,主流媒体对这种游戏何以叫「玻璃天花板」未加著墨,也许有考虑到不宜触碰某些文化心结。 他认为,亚裔兄弟会对种族主义和族裔文化问题必然敏感,甚至亚裔作为「公认」的模范生,需要特別努力才得到进大学机会,才能在社会出人头地, 这对他们的心態和行为应该有影响。「是不是因而认为要通过一些特別形式来试验所谓男子汉气,並加强团体凝聚力,这不是没可能。」 针对此一事件,亚裔姐妹会Kappa Phi Lambda成员Victoria L. Chan沉痛地写下一篇名为《竹子天花板的崩塌:亚美兄弟会社区》的文章, 直接借用衍生於「玻璃天花板」一词、通常形容妨碍亚裔在美国社会突破的「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的比喻,批评凌辱勃鲁克惨剧, 等於是「竹子天花板的崩塌」,再一次给亚裔拖后腿,也违背亚裔兄弟会、姐妹会推进亚美政治运动的宗旨。 凌辱致死 警钟长鸣 在申请入会或延长会员资格期间,一些兄弟会或姐妹会新老成员遭受捉弄、欺辱,已是公开的秘密。 参加服务会的翁迪表示,据她所知,各种希腊字母社团都推行「无凌辱政策(non-hazing policy)」,她们学校也组织学习,並要求各会签署「无凌辱」保证书。 据「停止凌辱组织(StopHazing.org)」描述,凌辱新人,一开始是大学兄弟会玩的无伤大雅、增进情谊的恶作剧, 但后来发展到学校社团、运动队、军队等社会和专业组织,男性女性都可能遭受、且程度有所升级的行为。 该组织將凌辱按轻重程度分为三类: 「微妙式凌辱(subtle hazing)」著意让新会员感受地位和权力的不平等,內容包括被佈置(其他会员不做的)任务、 被剥夺(其他会员都有的)基本权利、社交隔离、辱骂、欺骗等; 「骚扰式凌辱(harassment hazing)」通过导致情感痛苦和身体不適,名义上说可让新会员对团体產生归属感, 內容包括威胁、穿羞辱性衣物、被差遣使唤、不让睡觉、不让保持个人卫生等; 最严重的「暴力凌辱(violent hazing)」指那些可以导致情感、身体和心理伤害的凌辱行为, 包括强迫饮酒或吸毒、裸奔、杖打、殴打、打烙印、吃秽物、水刑、极寒极热刺激等。 隨著兄弟会凌辱行为愈演愈烈,暴力级凌辱不再鲜见,时时酿成死伤。华人子弟惨剧曝光不久, 研究兄弟会姐妹会、军中、职场等领域凌辱问题的专家Hank Nuwer迅速编纂了一份「美国大学学生凌辱致死或宣誓入会相关事故致死」不完全清单, 自本世纪以来就不下40例,其中有三名亚裔死者。 2005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大一新生Jack Phoummarath在参加亚裔兄弟会Lambda Phi Epsilon迎新派对时,因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而死。 根据媒体报导,他的血液酒精浓度比酒驾標准还高5倍多。 同年,华裔学生刘德鸿(Kenny Luong)作为新会员参加Lambda Phi Epsilon尔湾加大分会组织的橄欖球比赛后死亡。 据称他身上没有比赛防护措施,且当时老会员一方人数显然比新人多。 根据预防欺辱网站HazingPrevention.Org数据,截至2010年2月12日,兄弟会姐妹会入会相关的「整新人」致死案件,致90名男生死亡,6名女生死亡。 王安妮说,据她了解,姐妹会考验新人较少动用体罚,「至少我没碰到过。」 据主流媒体评述,姐妹会的凌辱事件,相对集中在羞辱新人,造成情绪困扰和社交障碍上。 比如曾有一些姐妹会让新人带上记號笔,由老会员在她们身上圈出被认为该减肥的部位。 但也曾有姐妹会新人被杖打到皮开肉绽,据称打她「是为了增进与姐妹们的情谊(bonding)。」 採访中多人表示,兄弟会、姐妹会增进「情谊」的方式,有善意,有恶意。善意的兄弟情、姐妹情,无害的恶作剧,並不需要大惊小怪。 「违心受凌辱,与为了加入一个社团而自愿接受凌辱,是两码事;轻度的凌辱,与把人弄伤弄残的凌辱,更是两码事。」 保密协定 如何掌握平衡 在Jack Phoummarath不幸去世后,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邀请亚裔兄弟会Pi Alpha Phi圣塔芭芭拉加大分会会友Ken Hui等人进行访谈。 主持人直截了当问:「你们为何都不愿意更详细地告诉我,(参加会里活动时)你们做了什么,別人对你们做了什么?」 Hui回答:「儘管就我看来,(参加那些活动)没什么意义。……但我尊重我们会的保密传统。」他表示,「我们討论的是反对凌辱,但未必要道出活动细节。」 对为什么要遵守保密协定,参加服务会的翁迪表示,在她看来,这是为了贏得姐妹们的尊敬,增进情谊,保护传统。 儘管大学兄弟会、姐妹会不同於耶鲁大学骷髏社(Skull and Bones)等秘密会社(secret societies)—— 后者向外界保密一切活动和成员(据说包括美国前总统小布希)信息,但这类希腊字母社团基本都实践不同程度的保密协定。 考核活动、入会仪式、会章通常列入保密范围,有时会徽、服装和问候姿势亦须保密。 而会史、创会人理念等內容,一般公开或半公开,用於纳新招人。 本刊尝试接触多名兄弟会、姐妹会成员,大多以「不便谈论」为由遭婉拒。 兄弟会、姐妹会的半秘密性质,降低了其在校园的存在感。而校外会所发生的凌辱事件,更少为人知。 一名勃鲁克学生赵鸣(化名)表示:「在这件不幸事情发生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有兄弟会的存在,而且学校也发声明说了,完全没有允许这次的行动。」 事发后,Pi Delta Psi总部主席孟昭安在12月发表两份声明指,造成事故的活动未经审批,根据「无凌辱政策」,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这不禁引起人们对这种「沉默的文化」的深思,如何在保护传统、尊重会规、增进情谊的前提下,也保护年轻学生不在秘密的环境中遭受不利身心的凌辱? 特別是当如此多凌辱丑闻发生在考核期和宣誓仪式这类需要保密的环节? 不幸事件发生后,涉事人员都不配合调查,又是否跟所谓遵守保密协定有关?而保密协定执行不当,会否造成总会、学校对各分会监管的困难? 有意思的是,兄弟会Delta Kappa Epsilon耶鲁分会2011年涉及冒犯女性的诵唱(chanting)活动,而被校方严令五年內不准在校內招募后, 国际 DKE办公室执行主任兰普亚表示:对耶鲁大学宣佈这个消息感到惊讶和失望,因为他以为谈判是「保密」的。 不过,既有像Triangle兄弟会那样,有专门规定怎么分发和控制入会仪式、章程、管理条例和毕业仪式相关文件。 也有像Delta Upsilon兄弟会那样,为防范风险,標举「无秘密(no secrets)」原则,在网站公开入会仪式的演变和內容,並邀请公眾参加入会仪式。 一些社团乾脆取消仪式性活动(non-ritual),以减少凌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扩人脉 锻炼领导力 见仁见智 翁迪结合自身服务经验表示,跟著会里姐妹参与「提高识字率」活动,为公立小学捐书、给学生们读书,並在会里担任领导职务,让她的社区服务能力和领导力得到了锻炼。 王安妮表示,她作为主要组织人,办过一次在比萨店为姐妹会筹款的活动,出席人士有打折比萨吃,反响不错。 她还参与组织一些派对,拓展了人脉,加深了姐妹情,也让她更加成熟自信。 「我现在男朋友就是在一次兄弟会姐妹会联谊派对中认识的。」王安妮还强调,姐妹会的朋友是一辈子的朋友,普通校友和社团朋友不能与之相比。 一位不愿具名的亚裔兄弟会某分会创办人说,由於他们总会晚近成立,创办人还健在,因此有幸跟其中一位接触,聆听不少指导,了解他们如何制订章程、仪式。 而在创办分会过程中,他也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经验,「怎么建设组织、招新人、培训、办活动,就像创立和管理一个企业一样。」 而不加入兄弟会、姐妹会,俗称为「该死的独立派(God Damn Independent,简称GDI)」的人士,表达了不同意见。 洛杉磯加大毕业生杜文博直白表示,不管別人怎么看,他本人对兄弟会「非常反感(strongly negative feelings)。 他认为,凌辱事件在兄弟会並不鲜见,儘管每个兄弟会都有正式的「无凌辱政策」。 勃鲁克校友李林也是一位GDI,他的理由是,兄弟会(姐妹会)之间往往互相排斥, 「你只能选择参加一个兄弟会或姐妹会,不能再参加第二个,这样,其实局限了社交圈。」 而他个人更偏爱没有排他限制的服务会和追求学术卓越的荣誉会。 在上述探討Jack Phoummarath事件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访谈节目中,Ken Hui表示:如果让他从新来过,他不会再参加兄弟会。 「我没有从兄弟会经验中获得真正的收益。我毕业时没有得到工作。 没有获得我真正想在大学里找的那种人际网,而从其他地方,不用忍受某种荒谬的凌辱,我就很容易找到想要的经验。」 家有「兄弟」、「姐妹」 父母怎应对 很多华裔移民家长来自一个对学生自由结社比较陌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大学兄弟会、姐妹会这种半秘密社团和社团文化,甚至还未「扫盲」。 子女升大学,华人家长们最操心他们学业和身体情况怎样,很少了解还有一个繽纷的希腊社团世界,等待他们去探索。 其实,许多大学及兄弟会网址,都有家长导航页面,给希望了解「希腊生活」的父母提供信息。 网上也有不尽的资源,揭开兄弟会、姐妹会的面纱。 但对於不諳英语或不了解美国校园文化的亚裔家长,信息摆在那儿,却读不懂,或不知哪儿去找。 若想更好掌握子女的大学生活动態,家长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希腊社团」,从而对孩子们给予適当的指导呢? 首先,参加亚裔兄弟会、姐妹会的大学生应做好准备,他(她)可能正参与一个在成长中、尚不成熟的团体。 同样接受全国公共广播电台2009年那次採访的Pi Alpha Phi兄弟会伯克莱加大分会会友团主席Brian Gee认为,几乎所有现存的亚裔希腊社团,都是年轻的团体。 「我们不像老牌兄弟会那样,有那么多资源。没有总部会所。没有领薪职员。没有培训。会友(alumni)基础相对小得多,也年轻得多。 因此有的时候,领导职能全由校园分会自己行使。」他强调,他们正与全国亚太大希腊联盟(NAPA)內其他亚裔兄弟会、姐妹会合作,在探索中成长。 去年,勃鲁克惨剧的爆出,让人们看到Gee所言不虚。 以Pi Delta Psi勃鲁克分会(Baruch Colony)为例,Colony的用词,表明这是个尚未成为正式分会(Chapter)的年轻分会。 在「暂停分会(Inactive Chapters)」列表中,可见其建立於2010年12月5日。 即便总会也仅仅是二十年前的1994年,在宾汉顿纽约州大(Binghamton University)创设。 而勃鲁克事件发生前后,NAPA宣布与全国亚太心理健康联盟(NAAPIMHA)及「积极心態(Active Minds)」组织合作,推出面对亚裔大学生的校园心理健康指导服务。 此时已作为NAPA执行主席的Brian Gee表示,他们要「培训各大学(兄弟会、姐妹会)分会领导人,將这项服务带给需要的人。」 年轻的亚裔希腊社团正在联合起来,改变亚裔大学生的校园体验。 其次,家长们还须了解,兄弟会、姐妹会的活动若在校外进行,最好提醒子女预先探听有什么活动內容,会內有没有买保险, 更需留意周围环境及事態发展,与其他新人一起,互相帮助。 这名冤枉丧命的华裔生是在宾州Tunkhannock镇一处民宅內受到致命脑伤。 隔壁邻居Jose Baez告诉「每日新闻(Daily News)」记者,这栋出租屋非常危险,经常有学生开嘈杂的派对。他每次都打电话报警,而出事时他正巧不在。 「如果我在家,我觉得这事绝不会发生。」 然而,绝大部分情况下,兄弟会、姐妹会举行活动时,周围都不会有警觉人士。因此做好自我防范很重要。 第三,儘管出於保险条款要求,或为避免发生失当行为,越来越多兄弟会在会所禁酒;而大多数姐妹会会所一般都禁酒。但在一些会所或活动场所,的確有酒甚至毒品存在。 此外,兄弟会、姐妹会要交会费。家长可以和子女一起权衡会费与福利是否匹配,比如,是否可以入住会所。值得花有时几百元的年费参加吗? 华人家长学生联合会会长周燕霞建议,如果子女不提兄弟会、姐妹会的事,家长不妨主动提起。 「归根结底还是两代人、乃至两种文化夹层中的沟通问题,华人家长主动走出这一步,与子女有商有量,有助於孩子们敞开心扉。 而家长多掌握相关信息,也有利於指导子女妥善应对参加兄弟会姐妹会的各种问题。」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china, in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