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神舟七號

* 2008-09-25


中國大陸神舟七號太空船今天晚間九時十分,載著三位太空人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成功發射。

預計神舟七號太空船將在軌道運行三天,二十七日進行太空人出艙活動,之後施放伴飛小衛星,預定二十八日降落在內蒙古的主著陸場。

今天運送太空船升空的是長征二號F火箭,火箭起飛後五百八十多秒,神舟七號進入太空,箭船分離,二十一時三十二分正常入軌,總指揮常萬全宣佈發射成功。

發射神舟七號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今天晚間天氣良好。神七發射前八小時開始倒數計時,晚間九時十分點火,太空船在巨大的轟隆聲和耀眼的火光中緩緩升空。

今天下午五時三十分,有關單位為三位太空人舉行「出征儀式」,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人走出下榻的問天閣,接受任務下達,前往發射場,進入太空艙準備發射升空。

神舟七號的主要任務是太空人出艙活動,這標誌中國載人太空工程進入第二階段。

中國的載人太空工程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發射載人太空船,第二步是突破載人太空船和太空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第三步是建造太空站。

其中第二步的任務還包括:利用載人太空船技術改裝、發射太空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太空應用問題。

由於在太空器交會對接前,必須先具備太空人出艙活動的技術,以便屆時太空人有能力進行組裝、維修等動作,所以神舟七號的發射,代表中國載人太空工程邁入「第二步」,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按計畫,這次出艙活動的太空人將是神舟七號的指揮官翟志剛,他有望成為第一個進行太空漫步的中國人。

神舟七號發射也是中國載人太空船發射首度開放境外媒體採訪,顯見中國大陸對這次發射的重視。

中國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發射神舟一號太空船,進行無人飛行試驗。二零零一年到二零零三年發射了神舟二號、三號、四號,也都沒有載人。

二零零三年十月發射的神舟五號,是首度載人太空飛行,太空人是楊利偉。二零零五年發射的神舟六號,有兩位太空人,分別是費俊龍和聶海勝。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猶太曆新年

猶太人則按猶太曆法於提斯利月(希伯來文指七月)賀新年。今年提斯利月為九月底至十月。

依據猶太教律法,在猶太曆新年期間多吃象徵希望的食物,可蒙上帝的祝福,像是魚因生長在海底,可躲避邪眼的監視,才能在海洋大量繁殖,多吃魚可遠離邪眼的刺探,享滿滿的福分。

以色列農業部統計,每逢提斯利月期間,平均每一名以色列人可吃掉一點七公斤的魚,但一年當中的其它月份,平均每人僅吃八百公克的魚。

此外,猶太人也習慣在猶太曆新年期間,吃蘋果沾上棗蜜,據說如此象徵來年運勢可如蘋果和棗蜜般的甘甜美好;另一方面,也因為聖經記載,以色列是上帝所祝福的「流奶與蜜之地。」

農業部統計,因棗蜜搭配蘋果食用象徵好運道,猶太曆新年期間棗蜜的銷售量,即佔全年度的百分之四十。

石榴也是猶太曆新年應景不可少的,據「舊約聖經申命書」第八章第八節記載,石榴是以色列土生土長的果子之一。農業部表示,猶太曆新年期間,全境有七成以上的地區都栽種石榴。

猶太律法也鼓勵教徒食用石榴,除象徵「可如石榴般結實纍纍」,另外傳說每個石榴都有六百一十三顆甜美多汁的果肉,這正好與「律法書」、也和舊約聖經前五卷經書所提及的誡命數目相同。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
2008年09月18日 02:43 中國日報

  成立:1850年,由德國移民亨利雷曼及兩個兄弟共同創立

  據點:總部位於紐約,英國倫敦和日本東京設有分部

  地位:資產規模在美國金融界排名第四

  主要業務:投資銀行、私人投資管理、資產管理

  員工人數:約25000人(8月底)

  結束:去年次級房貸風暴導致市值暴跌95%。負債6130億美元。2008年9月15日聲請破產保護。

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被解读为“文明的冲突”,
伊斯兰世界的极端主义势力向美国发起了挑战,
然而恐怖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公正,不可能击败强权。
以新保守主义者为代表的美国精英利用九一一事件发动反恐战争并
且一度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但是国际社会很快就发现美国并非真正打击恐怖主义,
而是以反恐为名强化对世界的控制。

十二條法則

十二條法則--養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

在現在這個社會中, 我週遭的很多已婚同事都選擇不生小孩,不外乎兩個條件,1.經濟 (因為錢都拿去買房子)2.教育(教得好怕被欺,教不好氣死自己),你問我是哪種人?我會告訴你,以上我全符合. 文╱陳津穗
屬於草莓族的兒子即將退伍,最後一次放假,一? i家門就說:「買輛車給我吧!下禮 拜,我要開車回部隊領退伍令。」役期近兩年,能安然而退,身為父親,按說該高 興才對,沒想到我卻心情低沉,思前想後,久久無法回應他的請求。記得送他入伍時,耳提面命他注意言行,軍令如山,不得輕忽,他卻不改輕佻地 說:國家靠我去救,一定毀了!我殷切期待,他經歷軍隊磨練,可能會較成熟穩健,事實上依然故我,不禁長嘆,難道這就是所謂一輩子的牽掛?
上班領薪?三萬幹啥,年年考試?父母撫養
他回家後,丟下行李就想溜,我輕聲問他:「退伍後有什麼規畫呀?」他成竹在胸答:「K書準備參加? Q月的考試啊!」他可算得精,以考試之名,申請延後入營,足足玩了三個月;現在,他要故技重施,算算,又有幾個月好混了。看我陷入沉思,他倒過來勸慰我:「爸,您不用操心,家裡多我一人,也不過加雙筷子而已。」話說得可美啦,事實不是這麼回事。猶記得,我常常張羅好飯菜請他入座,他探身一瞧,轉身走人:「我吃泡麵。」我算了算,桌上大大小小有十道菜,辛苦的老媽還在廚房揮汗如雨,聽兒子要泡麵,氣得差點提菜刀追出來。

當兵期間,他返家一定帶回大包髒衣物,老媽邊洗邊搖頭,我還得不時說「以色列戰士的母親驕傲晾征衣」的故事來安慰她,而兒子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心態,教人擔心。在家,日上三竿,老媽去催駕,兒子說:「人家晚睡,幹嘛要早起?」母親問:那你能這樣過一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急?」只聽他灑脫的笑:「急?急什麼?妳去探聽一下,我們這屆法律系兩班,有幾個人在上班?就算去上班,每月不到三萬元的薪水能幹什麼?」母親焦慮再問:「那你總要努力準備吧?」他顯得不耐的答:「考試那有這麼簡單,有學長考了十年,還在考呢!」如此不是擺明要父母再養他十年,先預告,請不必沒見識,不要如此大驚小怪嗎?他翻身睡到自然醒,那管母親的長嘆。
手機不新?被偷最好機車壞了?扔天橋下
聽他口吻,讓我想起他大學四年用手機、換機車的行為。他讀書學費父母全包,吃住在家,每月另支一萬元零用錢,卻入不敷出,非要去打工,收入全用在無謂的消費上,像手機通話費,至少兩三千元,動輒五六千元。而且每當新款手機上市開始廣告,他就恨不得趕快丟掉手邊用的;有次在網咖打工,手機被偷,他不但不怪竊賊,還心存感激的說:「真謝謝他偷得好,正想換支新 的。」
另一件事是,有天晚上,他搭計程車回家:「爸,幫我付車錢,機車壞了,丟在路邊。」接著,上演除非包計程車? 粥e,否則沒新車、上學免談的戲碼。我與老妻,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丟在天橋下的機車,推好遠去送修再騎回家。老妻一路開罵:「這就是你教的好兒子?」
買鞋虛榮?一定名牌,找他優點?事態嚴重
他的交通違規罰單,更讓郵差送到手軟,違規事由五花八門,例如未戴安全帽、違規停車、闖紅燈...... 有一次,罰單出現「棄車逃逸,逕行舉發」,如果不是繳納罰款才領回被交警拆走的車牌,我還相信他所說車牌被偷,而且天天催他報警呢!至於打工,薪資還沒進帳,要怎麼花已計畫好,只要今天領錢,明天鐵定不見人影,散盡錢財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他不是月光族,應該叫日光族才貼切!
他追求時尚名牌更是不在話下,尤以運動鞋非名牌絕不穿,他的理論:「我不是虛榮,你總不願見到你寶貝兒子的腳受傷吧?」 所以,父母親買三百九十九元的地攤貨,兒子買價近十倍的旗艦級精品,是理所當然,好像中外古今皆如此,否則怎配當孝順的好父母?
有次與老妻私下檢討,是否該多鼓勵少責難,妻遞給我筆和紙說:「要鼓勵總該找出優點吧?來,給你十分鐘,把你寶貝兒子的好德性列出來看看!」不瞞你說,我用超過妻給的時限好幾倍的時間,竟然寫不出一個字!我猛然驚醒:「事態嚴重!」兒啊!老爸急於告訴你的一句話是:「你不會永遠只有十七歲!」快點醒過來吧!
【2004-07-07/聯合報/E6】
12個寵壞孩子的方法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
2.他出口成 '髒'你一笑置之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 愛他說的話很討喜,你的反應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一切幫他打點好一切事情由你來負責,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 !'我們不難想像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且遲來的恩准,反應會是:'#~%&^....'。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此將造成他日後嚴重的罪惡感,若我們一直避免把錯字冠諸孩子的不良行為,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抵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 還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再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將別人的好意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日後父母離婚了家庭破碎了,你也不用為孩子麻木不仁無關痛癢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他們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不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如此要他們如何能了解'錢歹賺',如何使他們能有正確的金錢概念。
9.滿足他所有的口腹之慾
當你自始至終永遠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傷害極大的挫折感。
10.永遠站在他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固然是好的,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心態都是別人不好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會造成他日後一生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永遠教他與鄰居師長警察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11.我就是拿他沒辦法
當孩子們闖了大禍犯了大錯,若你只是一次又一次拿這句話來搪塞,替自己的不是找藉口找台階下,孩子們以後如何能尊重你呢?他難道不會想:'既然沒辦法那就乾脆讓你一輩子都沒辦法好了'。
12.準備過悲慘的一生吧
想寵壞你的孩子嗎?想培育出不負責任的下一代嗎?很簡單,照著這12條法則去做,保證你一生會是悲慘的 !

Tiger in Church


Hurricane Ike Sep. 17, 2008

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

Ma+Bian


小騙子騙倒了陳水扁,幫陳水扁算塔羅牌的黃琪,
被網友踢爆根本不是雙碩士生,而是一個才16歲,
剛從國中畢業的「小毛頭」。

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Math--gold,silver


gold
The so-called “Golden Rule” is something
that most theists and non-theists seem to agree is a Good Thing(1.618)



Pell numbers arise in the approximation of the square root of 2, in the definition of square triangular numbers

these sequences as the golden ratio does to the Fibonacci sequence
and the silver ratio does to the Pell numbers.

“四色猜想”,它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另外两大难题就是著名的费马最后定理和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

公元1742年6月7日德國的業餘數學家哥德巴赫(Goldbach)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個n ³ 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n ³ 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從費馬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証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

16 = 5 + 11, 18 = 5 + 13, . . . . 等等。

有人對33×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驗格的數學証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証明的,稱為陳氏定理(Chen‘s Theorem) ¾ “任何充份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 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 ”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 s個質數的乘積 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 “s + t ”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証明了 “9 + 9 ”。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Rademacher)証明了 “7 + 7 ”。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証明了 “6 + 6 ”。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後証明了 “5 + 7 ”, “4 + 9 ”, “3 + 15 ”和“2 + 366 ”。

1938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証明了 “5 + 5 ”。

1940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証明了 “4 + 4 ”。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証明了 “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 數。

1956年,中國的王元証明了 “3 + 4 ”。

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証明了 “3 + 3 ”和 “2 + 3 ”。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BapoaH)証明了 “1 + 5 ”,

中國的王元証明了 “1 + 4 ”。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Byxwrao)和小維諾格拉多夫(BHHopappB),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証明了 “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証明了 “1 + 2 ”。

最終會由誰攻克 “1 + 1 ”這個難題呢?現在還沒法預測。


費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

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費馬(Fermat)在丟番圖(Diophantine)著作的一頁邊上寫上一個猜測: “xn + yn = zn 當 n > 2時沒有正整數解。”後人稱此猜測為費馬大定理。費馬接著寫道: “對此,我已發現了一個巧妙的証明,可惜這裡頁邊的空白太小,寫不下了。”

費馬去世後,他的兒子把費馬的著述、書信以及費馬校訂丟番圖的著作一起發表了,但沒有發現費馬大定理的証明。費馬是否真正能夠証明這個猜測,至今仍是個謎。

三百多年以來,許多優秀的數學家採用種種方法試圖補証這個定理,但始終都未能獲得成功,直至最近才由英國的維爾斯(Andrew Wiles)解決。歷史性的轉變發生在1993年6月21日至23日這三天,當時在普林斯頓數學系任教的40歲的維爾斯正在英國劍橋大學舉行一次約有40至60人出席的數學會議上,每天作一段演講,題目是 “模形式,橢圓曲線和伽羅華表示”。從題目上看不出他要講的是費馬大定理,但是他演講的最後一句話是: “這表明費馬大定理成立,証畢。”

維爾斯的証明引起了數學界的很大關注,他的初稿雖然有少許瑕疵,但稍後亦被維爾斯自己修正過來。紐約時報曾在1993年6月29日以“安德魯.維爾斯放出數學衛星,350年的古老問題已被攻克”為題發表有關報導。

質數:
除了本身與1之外,不能用其他數字整除的數字。

17世紀的法國數學家梅森 (Marin Mersenne)為尋找質數提出1套公式:MP=2 -1,意即,當1個數字 (MP)是2的P次方減1,而P本身是個質數時,MP也是一個質數。

洛杉磯加大發現的新質數,P為43112609。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twinhead babyboy



雙頭男嬰
2008年8月25日,孟加拉国距离首都达卡近140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一个双头男婴,体重5.5公斤。
雙頭嬰兒的父母沒錢支付昂貴的醫療費,放棄進一步檢察治療,將他帶回家中。
結果27日晚上,雙頭嬰由於發燒和呼吸困難而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