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八怪
1.金农(14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2.黄慎(1687—1768)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他幼时家贫,学怀素书法获 益,以草书入画,自创风格,擅长粗笔写意,人物画造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为题材,也有不少反映社会下层人物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图》、《苏武牧羊图》等。
3.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江苏兴化人。他从小喜爱绘画,十六岁时就有了名气。他曾经作过山东滕州知县。他受徐谓、石涛影响较大,画风粗放,不拘法度,泼墨淋漓,设色清雅,以“水墨融成奇趣”。作品有《秋葵图》、《松柏兰石图》。
4.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曾任县令、知府约二十年,和金农、郑燮交谊甚笃,善画松、竹、梅、兰,晚年专门画梅自喻。他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此幅梅花又一般,并无曲笔要人看。画家不解随时俗,毫气横行列笔端。”他的作品有《游鱼图》、《潇湘风竹图》等。
5.高翔(1688—1753),字凤翰,号西唐,扬州人。高翔生活清苦,性格孤傲,一生敬佩石涛,善画山水、花鸟,喜画疏枝梅花,作品有《弹指阁图》等。
6.汪士慎(1685—1759),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幼时家贫,居扬州卖画为生,安贫乐道,精研艺术,擅画梅。他与金农、高翔、罗聘被时人称四大画梅高手,作品有《墨梅图》等。
7.罗聘(1733—1799),字循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他是金农的弟子,在“八怪”中,年辈最小,但见识很高,落笔不凡。他终生不仕,以卖画为生,一生潦倒。作品有《鬼趣图》、《醉钟馗图》等。
8.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因开仓赈济灾民,得罪上司,愤然辞官,居扬州卖画为生。他思想特别活跃,颇有创见,诗出画造诣俱高,擅画竹、兰、石。他还创造了一种集真、草、隶、篆于一体的六分半书体。人称“ 乱石铺街”体。他是一个有很强人民性的画家,在潍县任县令时,给巡抚画了一幅竹子,题句曰:“斋衙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吃虧是福:這個年頭,誰都想占便宜,誰也不想吃虧。其實俗話說得好:「吃虧就是占便宜。」難得糊塗心自安。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有「吃虧是福」的匾額,一時傳為警世箴言,人人書寫掛牆上。鄭板橋的理論是:
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
簡短的幾個字,把鄭板橋豁達的人生觀表露無遺。人生無常,貴賤無住,所謂「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就是這個意思。何況就自然的法則看,生住異滅,成住壞空,四時循環,盈虧消長,不僅是自然界的常態,也是人生的常態。毀譽如煙,名利虛幻,只要能讓人心生歡喜,自己受點委屈又何妨?
更何況:「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處處占人便宜,必然排擠他人,讓人心生厭惡,埋下被人排擠的種子。而處處謙卑讓人,看似吃虧,其實贏得別人好感,就奠下轉虧為盈的利基。
鄭板橋的「吃虧是福」,和另一個「難得糊塗」的箴言,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得饒人處且饒人」對己無損,對人有益,正是「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人我兩贏,何樂不為。如果處處「機關算盡」,苦了別人,也苦了自己,人我兩輸,何苦來哉!
可惜,人往往是情緒的動物,我執、我慢、我疑,隨時主宰著我們的心念,於是態度跟著情緒轉,情緒跟著好惡轉,理性臣服於情緒,情緒迷亂了理智。遺憾的是:道理往往是「得知」,實際行為又往往「做不得」,這才是人類的悲劇,是人類涵養不能向上提升的病因。
板橋題許湘《芭蕉夜雨圖軸》云:
主人畫筆最清幽, 何苦芭蕉寫作愁; 夜雨半窗風半榻, 怎教宋玉不愁秋。
人性本來靜寂清幽,但是,「生命在剎那中起滅,生活在剎那中變化,生死在剎那中相續。有生命即有生活,有生活即有生死。有生命即有意識,有意識即有感受,有感受即有苦樂,有苦樂即有分別,有分別即有迎拒,有迎拒即有人我是非,種種煩惱叢生。」所以,慾望越多,煩惱也越多,這就是道家主張清靜無為,佛家強調持戒寡欲,儒家呼籲修齊治平的道理吧!
放下著,雲淡風輕;退一步,海闊天空。
「花落家僮未掃,鳥啼山客猶眠。」意境雖似慵懶,卻也一時空靈,得大自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