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图兰朵,Turandot,杜蘭朵
普契尼Puccini的歌劇作品GiacomoPuccini.jpg
杜蘭朵 (1926)
《杜蘭朵》(義:Turandot)
流行于中国的意大利歌剧<图兰朵>中國民歌《茉莉花》。
故事说,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
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
要处决的人应是公主仇恨的对象,要嫁的人应是公主爱慕的对象,
假借爱慕的外衣施行自己滥杀无辜的暴行,是在嘲弄追求者的真情呢,
还是在暴露自己内心泛滥着仇恨并缺乏仁爱的丑陋?
中国任何朝代的公主都没有这种行为,稍许类似的都没有。
剧作者采用容貌至上的原则最后给这公主以美好的结局,完全是对古来价值理念的悖离。
一贯如西方的大量王子公主故事,虽然剧作的主题是爱征服一切,但潜意识中那崇高的感情却被容貌和地位绑架了。
现实世界中,纯真的爱情可能在污泥浊水中更容易找到,就象庄子让人到溲溺中寻找大道一样。
这完全不容于伦理道德的情节被艺术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无知还是对伦理道德的无知?
在私欲和天理正道之间如何选择,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再昏庸也不至于纵容妇女如此逆天行事。
不用说中国公主不敢做这种事,连曾经权力登顶的吕后和慈禧都不敢做,
那称帝改国号江山稳固而且性观念开放的武则天也没有动过类似邪念。
中国维吾尔族有一个故事<善良的夏吾冬>,因为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猜测这应该和<图兰朵>一样源自于<一千零一夜>。
两个故事的不同结局可以看出舍命维护正义与舍命追求容貌而无原则地宽容邪恶之间的差异。
---------------------
一個古代中國的公主杜蘭朵(Turandot)為了報祖先暗夜被擄走之仇,下令如果有個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個謎語,她會嫁給他;
如猜錯,便處死。
三年下來,已經有多個沒運氣的人喪生。
流亡中國的韃靼王子卡拉富(Calaf)與父親帖木兒(Timur)、侍女柳兒(Liù)在北京城重逢後,
即看到猜謎失敗遭處決的波斯王子和親自監斬的杜蘭朵。
卡拉富王子被杜蘭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顧父親、柳兒和三位大臣平(Ping)、彭(Pong)、龐(Pang)的反對來應婚,
答對了所有問題,原來這三道謎題的答案分別是「希望」、「鮮血」和「杜蘭朵」。
但杜蘭朵拒絕認輸,向父皇撒賴,不願嫁給卡拉富王子,於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謎題,
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富不但不娶公主,還願意被處死,
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親帖木兒和丫鬟柳兒,並且嚴刑逼供。
柳兒自盡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富藉此指責杜蘭朵十分無情。
天亮時,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強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訴了公主。
公主也沒公佈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愛(Amor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