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最早起源於九二香港會談,但在會談結束後,當時雙方其實並未真正達成共識。 之後在隨後多次談判中,逐漸形成這個默契,邱進益認為,稱它為九二諒解更為適當。 2000年4月28日,陸委會主委蘇起於卸任前創造並公布了「九二共識」這個名詞。 但因為它只是經由兩個非官方組織(海基會與海協會)口頭協商形成的共識,雙方對它的理解與解釋又有所不同, 因此目前存在許多爭論,甚至連其存在與否,也有爭議。 比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卸任後及陳水扁總統在任內皆否認該共識的存在,但馬英九總統稱此共識確實存在。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之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共同承諾將推動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成為中國國民黨對中國大陸的指導方針,九二共識的字眼也首次出現在大陸官方文件上,成為非正式的對台方針。 在馬英九總統任內,九二共識被正式確立,ECFA 的簽定被認為是九二共識的最大成功。 概括目前各方所認定九二共識的立場為: 台灣內部對九二共識並未達成共識 中國國民黨認為,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與「交流、對話、擱置爭議」。 簡單來說,雙方對於一個中國認知為:中國大陸方面,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台灣方面,一個中華民國,雙方承認台灣與中國大陸方面對「中國」的解釋並不一致,但是雙方都不對此多作討論。 雙方承認對方為政治實體,並願意擱置主權爭議,以進行交流,以利於海峽兩岸各項談判的進行。 此外,雙方都共同反對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各派力量。 民主進步黨與台聯等認為,不存在「九二共識」。 他們主張九二共識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黨私下所形成的共識,不代表台灣整體意見。主張以民主程序建立的新共識來取代。 中國大陸方面認為,「九二共識」是指「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的共識。 九二共識的精神在於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雙方共同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臺灣獨立等說法。 中國大陸方面主張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一貫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意可以對台灣採用一國兩制。 正方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達成的模糊政策,意在模糊政治分歧,強調民族認同,並以此基礎建立更多的互惠互利的經濟甚至政治協議。 促進經濟上的互利以及政治上的互信,有利於區域穩定,維持兩岸和平。 反方認為,「九二共識」並未經過民主程序,得到國會同意。承認九二共識將會削弱台灣的主權,弱化台灣的民族自覺與民主意識。 讓台灣經濟依賴中國大陸的情勢加重,中國大陸可以透過經濟施壓,台灣被迫與大陸統一將成為不可避免的前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