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荷馬史詩

古希臘荷馬史詩
《伊利亞特》與《奧德賽》,
一部描述出征,一部抒寫回歸。

網路與腦袋

「網路似乎粉碎了人們專注與沉思的能力,
到如今,腦袋只盼著以網路提供資訊的方式來獲取資訊」。

影響所及,傳統媒體也跟著零碎化,長篇大論的東西不再有人要看,
一篇文章超過四個段落,讀者就想落跑,電視節目加入滾動字幕和
不斷跳出的小廣告,報刊則儘量縮短文章長度,
改以一小塊一小塊的摘要取代,在版面上堆砌各種易於瀏覽的零碎資訊。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大肥豬,地震被埋卅六天後生還。

成都一戶村民的大肥豬,地震後被埋在廢墟下卅六天後奇蹟生還。
許多市民與網友呼籲不要把這頭豬變成盤中飧。
建川博物館館長最後用人民幣三千零八元將這頭豬買下來,
並為其取名「朱堅強」,還要讓牠在博物館安享晚年。

成都商報報導,成都彭州市龍門山鎮團山村村民萬興明的家
在汶川大地震中房子和豬圈都垮塌,原本以為埋在廢墟下的豬死定了。

但到六月十七日下午,解放軍協助萬興明清理廢墟發現還有一頭豬活著,
距離大地震已卅六天。不過震前這頭豬有一百五十公斤,
被救出時瘦得只剩不到八十公斤,體質也很虛弱。

彭州市龍門山鎮畜牧獸醫站獸醫潘邦貴驚訝地說,
「真不敢相信,不管豬有多肥,不吃不喝五天以上,就會有生命危險。」

獸醫分析,這頭豬能在廢墟下存活一個多月有幾個的原因:
豬在地上趴著,不能走來走去,沒有消耗太多能量;
其二,閣樓上堆放的木炭撒了一地,從豬拉出了炭球以及被救後
仍然在吃木炭可推斷,木炭成為這頭豬的主要糧食。
三是「胖子禁得住熬」,豬是在消耗自身的能量維持生命。
四是震後當地下了幾場大雨,雨水滲進豬圈,所以豬沒有被渴死。

獸醫認為,「豬也不想死,豬也有對生的渴望,或許這種渴望讓牠
完成了一次難以想像的自我超越。」平常,這頭豬一天吃的
水和糧草就要卅公斤,很難想像這卅六天,牠是怎樣撐過來的。

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認為,他們把牠買下供養終年,
是因這頭豬用生命記錄了抗震救災。建川博物館已為這頭豬
騰出了專門的圈舍,博物館會善待這頭感動了人類的豬。

但是,也有網友批評「朱堅強」的故事太肉麻,認為「豬就是豬,
一頭地震中倖存的豬,只是機率問題,不是意志問題」;
「求生是動物的本能,不管是阿貓阿狗,遇到類似狀況也會拚命求生。
沒有活下來的,並非意志不堅,只是運氣不好」。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火星上的確存在水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2008 06 20正式宣布,

“鳳凰”號火星著陸探測器在著陸地點附近挖到的發亮物質是冰凍水,
從而證實火星上的確存在水。
這也是人類通過探測器在地球以外首次獲得冰凍水樣本。

本月十五日,“鳳凰”號 探測器在挖掘火星表面的紅土時發現了
一些發亮的小方塊,在陽光的照射下,四天後這些小方塊消失了。

“鳳凰”號探測任務負責人、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彼得‧
史密斯今天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今天,我自豪而高興地宣布,我們已經找到證據,
證明這些堅硬的明亮物質的確是冰凍水,不是其他什麼物質。”

台灣農業

農地開放自由買賣的第二年,
台灣農業不但面臨了

農地破碎、
人口老化與
農民收入減少

的問題,休耕地也不斷增加

麥田圈Crop Circles

麥田圈Crop Circles是人為?

1972年,英國出現近代第 一個麥田圈:

農田在成熟季節時出現各種奇趣圓形圖案,

圈內麥稈有層次、工整地彎曲倒下,高空看下好趣緻!

圈內麥子多產40%、土壤有微量幅射、且常與UFO出沒有關,

近百人親睹稻田圖形在廿秒鐘內形成、

更有人拍下麥田圈瞬間成形途中,

上空的而且確有一群UFO飛來飛去十數秒的片段。

奇怪的是麥田圈上的植物沒有折斷的痕跡,

只是植物的生長方向有不尋常變化。

分辨麥田圈是否人為惡作劇最易不過?

因為非人類制作的麥田圈有幾大特點:

(一)完全沒有破壞痕跡,

一粒榖也絲毫無損地被壓下而改變方向,並非踐踏或機械屈曲而成.

(二)麥稈大多在離地一吋的第一屈曲.

(三)稈身加粗, 稈內有小洞, 胚芽變形.

(四)麥稈的分子水晶結構受彎曲位置的炭分子結構受電磁場影嚮而異常,

但竟然能生長,絕非人類科技可及.

(五) 圖形以絕世精確的計算繪畫,

常套用極複雜的零曲率幾何, 黃金中數.

(六) 麥稈像分層編織: 順或逆時計方向間隔倒下,

有時多至五層,但每粒穀仍像精緻安排一般秩序井然.

(七) 圖形內外的紅外線增強.

(八) 電磁場改變, 指南針, 電話,電池,相機,汽車甚至發電站失常.

(九) 幅射增強三倍, 電磁波驟跌.

(十) 動物遠離現場, 出現前舉止失常.

(十一)大多在地球磁場能量帶出現.

(十二) 圈內像烘乾的泥土內含有四種非天然放射性同位數的微量幅射.

(十三)通常於子夜至凌晨四時形成!!!

至此你該看穿電視上兩個美國老人和三個英國小子造的麥田圈鬧劇是故意放的煙幕吧!

28年已過去,麥田圈的數量不斷增加,而且遍及全球,圖案亦變得越來越複雜,

由初期的小型簡單圓圈到近年的大型複雜圖案,

如幾何圖、動物、古文字、星系圖、混沌數學、肝炎細菌圖...

種種分析顯示,麥田圈是由強大能量作用於瞬間中產生,

當中隱藏了數學、化學、分子科學訊息,故此,

極可能是地球以外的高智慧生命體希望人類以同樣高智慧去消化這些訊息 。

麥田圈有別於一般轉瞬即逝的目擊/接觸現象,

任何人也可隨時回到"現場 "測量証據而不需依憑陌生的証人,

可見有"人"正嘗試以各種形式和我們溝通!

這一連串宇宙符號就像一串不斷演化的宇宙訊息對話,

最後會演變成什麼,便要視乎我們的反應而定.(ET每次都在觀察我們的反應!)

現在,我們請你放點輕音樂,用平靜的心和眼去欣賞這些外星藝術傑作,

外星訊息曾提及即使你意識上不瞭解它的意義,

但其實我們的潛意識一早已明白這些符號的意義,也許更會令我們明白宇宙的奧秘!

我是一片雲

如果我是一片雲,我會放棄高高在上,

我選擇化作一滴滴小雨飄落人間。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鬱鬱蔥蔥的生命,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支河流,我會放棄奔流到海,

我選擇化為甘泉流入麥田。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聽聽農民伯伯喜悅的笑聲,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株靈芝,我會放棄長命百歲,

我選擇化為一滴滴藥湯灌入人口中。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位康復病人的笑臉,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塊礦石,我會放棄平靜安逸,

我選擇熔入爐中化為滾燙的鋼水。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一座座的高樓大廈,那,就是我的答案。


如果我是一隻白鴿,我會放棄自由嬉戲,

我選擇永不停息地把橄欖枝銜到戰爭的國度。

你要問我為什麼,

請看看那些飽受戰爭痛苦的兒童正在快樂地玩耍,那,就是我的答案。


人生,是一篇做不完的選擇題,

向前?向後?往左?往右?如果你已迷失方向,

瞧瞧你心靈中的真、善、美吧,那,就是你的答案。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gay brain differences

Scans see 'gay brain differences'
The brains of gay men and women look like those found in heterosexual people of the opposite sex, research suggests.

The Swedish study, publish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journal, compared the size of the brain's halves in 90 adults.

Gay men and heterosexual women had halves of a similar size, while the right side was bigger in lesbian women and heterosexual men.

A UK scientist said this was evidence sexual orientation was set in the womb.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re is no argument any more - if you are gay, you are born gay
Dr Qazi Rahman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Scientists have noticed for some time that homosexual people of both sexes have differences in certain cognitive abilities, suggesting there may be subtle differences in their brain structur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however, that scientists have used brain scanners to try to look for the source of those differences.

A group of 90 healthy gay and heterosexual adults, men and women, were scanned by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 scientists to measure the volume of both sides, or hemispheres, of their brain.

When these results were collected, it was found that lesbians and heterosexual men shared a particular "asymmetry" in their hemisphere size, while heterosexual women and gay men ha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ze of the different halves of their brain.

In other words, structurally, at least, the brains of gay men were more like heterosexual women, and gay women more like heterosexual men.

A further experiment found that in one particular area of the brain, the amygdala, there were 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terosexual men and gay women, there were more nerve "connections" in the right side of the amygdala, compared with the left.

The reverse, with more neural connections in the left amygdala, was the case in homosexual men and heterosexual women.

The Karolinska team sai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could not be mainly explained by "learned" effects, but needed another mechanism to set them, either before or after birth.

'Fight, flight or mate'

Dr Qazi Rahman, a lecturer in cognitive biology at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said that he believed that these brain differences were laid down early in foetal development.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here is no argument any more - if you are gay, you are born gay," he said.

The amygdala, he said, was important because of its role in "orientating", or directing, the rest of the brain in response to an emotional stimulus - be it during the "fight or flight" response, or the presence of a potential mate.

"In other words, the brain network which determines what sexual orientation actually 'orients' towards is similar between gay men and straight women, and between gay women and straight men.

"This makes sense given that gay men have a sexual preference which is like that of women in general, that is, preferring men, and vice versa for lesbian women."

Story from BBC NEWS: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黃漠見---考察四川地震

我們是第一支考察四川地震災區破壞現場的外國結構工程師團隊------黃漠見。
截至2008年5月23日的統計,這場8.0級地震已經造成超過55,000人死亡、 20,000人失蹤。
後續統計的死亡數字預計還會上升。這場地震發生在中國的人口稠密地區,
當地沒有預計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地震。許多學校和醫院倒塌,造成數以千計的學生
和病人死亡。傷亡數量和破壞規模使得我們的行程充滿艱辛。

  我們奔赴中國研究這場地震,為地震工程研究所收集數據,
並且調查我們客戶受損的設施。但隨著時間推移,
我們的任務還演變成為國內外媒體提供技術評論以及幫助當地居民。

  此行徹底改變了我,無論是作為一個人還是一名結構工程師。
我永遠不會忘記死亡的氣味和倒塌校舍中的小書包。
這是一場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工程災難。但這也不僅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
這是一個世界範圍的問題,類似的危險建築遍布全世界。
結構工程師有責任道出問題並采取行動。

  這是我在考察災難時記錄下來的個人筆記。

  在此行中我發現中國政府非常開放,組織良好、能力充沛。
我也發現四川人民的友好和堅韌。
我忘不了一位失去家庭和所有財物的老婦慷慨地把水和面包讓給我們。

  我要感謝我們團隊的成員︰
Global Risk Miyamoto的Chris Heaton,
中鐵十局第三工程公司的Rocky Ng。沒有他們根本無法成行。
我還要感謝Miyamoto International和Global Risk Miyamoto的工作人員
和我們的客戶,大家鼓勵的郵件讓我在旅途中保持清醒。
尤其要感謝Tom Chan, Shin Kao和Rebecca Cully提供的技術幫助和對手稿的編輯,
對于我們的旅程和這篇筆記都至關重要。
Peter Yanev親自到訪過100多個地震現場,他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建議。
King Huang也對我們提供了針對中國特點的專業意見。

  我還要感謝來自NBC和NHK電視台的勇敢的現場采訪人員。
他們追求真相的熱切和專業精神是毋庸置疑的。
感謝Kondo, Irie, Dong, Pei, Ian, Kyle和Ed。

  獻給所有失去生命的人們,尤其是孩子們……

  H. Kit Miyamoto;2008年5月于加州Davis
  ---------------------5月18日原文鏈接--------------

  2008 年5月12日四川發生了里氏8級地震,
Miyamoto International 和 Global Risk Miyamoto隨即派出考察隊奔赴災區。
考察隊成員包括Global Risk Miyamoto的負責人Chris Heaton,
中鐵十局第三工程公司的Rocky Ng以及本文作者Kit Miyamoto。

  上午10:30,中國成都

  我們與一支NHK(日本廣播公司)的攝制組會合,他們會報道我們的考察經過以及對破壞原因的推論。

  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人口超過1000萬,是一個現代化城市。
NHK在成都的國際賓館與我們會合。我們出發前往都江堰市聚源鎮。
當地有一所中學倒塌,掩埋了700個學生。他們堅持讓我們戴上口罩,因為尸體腐爛的氣味令人難以忍受。

  上午11:49,都江堰市聚源鎮

  我們沿穿過美麗林地的213國道來到聚源。這里的人口超過5萬。聚源鎮距成都60公里,
距發生地震的斷裂帶約50公里。我們停下車,步行穿過被毀的商業和住宅街區來到聚源中學。

  我們看見一個巨大的瓦礫堆,這曾是一所容納1000多名學生的學校。700個學生在此死亡,
還有20個失蹤。該倒塌建築的結構為非延性現澆梁柱以及預制混凝土樓板,填充牆為無筋磚砌體牆。
聚源中學建于1996年,相對較新。然而,非延性混凝土構件和無筋磚砌體牆在地震中成為殺手。
這種結構的建築抵抗強烈地震的能力很差,自從1970年代中開始在加州所禁止。

  我們進入緊挨瓦礫堆的一棟受損但未倒塌的建築。損壞比較輕微。
可能是因為其相對于地震作用力的朝向較為有利,以及較好的建築質量。
一位當地人告訴我們,倒塌的校舍曾在原有的兩層之上加建了一層。
加建也許是導致這場悲劇的又一個因素。瓦礫堆旁是一個大足球場,灑滿白色粉末。
我們被告知幾天前700名遇難學生的尸體就擺在這里,白色粉末是用于防疫的……

  下午 1:30

  我們來到聚源小學。這是一棟與聚源中學類似結構的4層混凝土建築,
但破壞情況明顯不同。在其剪力牆上只有很少的剪切(斜向)裂縫,
建築物之間有少量撞擊破壞,但沒有倒塌!這是建于2007年的全新建築。
我們從其沒有重大破壞的情形看到,中國最新的施工方法如果能得到廣泛應用,情況可能會好很多。

  不幸的是,老式非延性混凝土結構帶來的危險不獨是中國的問題,而是世界範圍的問題。
我們必須正視在所有地震帶上的這類建築,以避免將來的悲劇。

  小學校長讓我們評估一下建築的安全性。顯然聚源鎮還沒有建立起建築安全檢查體系。
我們采用了加州標準的快速檢查法對其進行了評估,建議他在重新使用前必須進行維修。
如果他們有類似加州和日本的檢查制度會有很大幫助,我們有數以千計的志願工程師來
檢查和標注建築物的安全性——紅色表示不許進入,黃色表示不能隨便進入,綠色表示安全。

  下午 2:15

  在距倒塌中學約1英里的地方,我們見到一座施工中的辦公樓。它已經快要完工,
結構形式與小學類似。它受到的破壞只限于非結構構件。我們跑進這座建築,
NHK的制片人和攝像緊跟著我們。這幫家伙真是敬業!為了縮短在受損建築中的時間,
我們有時會跑幾步。在這座建築中,我們見到許多搖搖欲墜的天花板。
不出所料,看不到拉結鋼筋。簡單的拉結鋼筋體系本來能夠降低建築物的損壞及縮短停業時間。

  下午3:30,都江堰幸福鎮

  我們進入幸福鎮,這里有超過30萬人口。鎮中心距離震中約50公里。我們停下車,
步行穿過鎮中心街道。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幸福鎮受損並不嚴重。當地人把我們帶到小學校。

  我們穿過一個隧道樣的門進入學校操場。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
4層校舍倒塌一地。我們遇到一個帶著小女孩照片的年輕母親。她說她7歲的女兒死在瓦礫之中。
我自己有三個年幼的孩子,在看到小女孩的照片時我想起了他們。
校舍的結構形式與我們上午在聚源看到的一樣。通過適當的抗震補強和翻修,本可以避免校舍倒塌。

  下午4:30

  我們想沿213國道駛向震中,但鎮外的道路已被警察封閉。由于滑坡的危險,我們今天不能再往下走了。

  下午4:45

  我們回到幸福鎮。走在一片死寂的廢棄街道上,我們看到一座倒塌了一半的5層住宅樓。
建築的轉角完全塌到了街道上。看起來是由于樓層間的柱子失去了支撐上部的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它旁邊幾乎同樣的另一棟樓卻沒有嚴重受損。
也許是建築質量以及重要結構細部的不同造成了如此不同的結果。

  在我們返回車子途中,很多當地人圍著讓我們檢查他們那些多層住宅樓的安全性。
我們竭盡所能幫助了他們,但數量實在太多了。

  下午6:10

  最後一站,我們查看了一座倒掉壓死了200個病人的醫院。它是建于1980年代的混凝土建築。
我得說,看到這麼多的死亡和滿目瘡痍,不禁讓人非常壓抑。
我希望能讓全世界的政府和建築商都知道這場地震中的教訓,從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明天我們會進一步接近震中……
前往綿竹
  ----------------------------5月19日原文鏈接-------------------------

  上午 11:30

  我們北上前往綿竹,它位于斷裂帶東面10公里。由于距離很近,我們預期會看到嚴重的破壞情形。
我們的第一站是位于綿竹以南10公里的一個變電站,我們看到倒塌的圍牆。
變電站遭受的破壞限于蓄水池水管的破裂以及一些設備的歪倒。

  中午12:25

  我們沿著美麗的鄉村道路前行,稻田、水牛、煙葉田以及中國畫里那種農舍……
然後,幾條受損的煙囪。我們馬上停車。這是綿竹以南5公里的一家玻璃廠。
煙囪是無筋磚砌體,大約50米高。如同常見的情形,煙囪頂部的10米掉到了地面上。
高處較大的加速度造成了這種破壞。我們被邀進入工廠。廠長說他預計工廠要關閉半年。
他需要重建煙囪。在倉庫區,玻璃瓶堆了15英尺高,大約10%的庫存掉下來摔碎了。

  中午1:04 午飯時間

  由于各處食物和水的供應有限,我們回到車上喝了點從酒店帶出來的瓶裝水,
吃掉了國航在舊金山國際機場發給我們的芝士和餅干(幸虧我們留住了它們)。
路上沒有廁所。幸虧天氣很熱,我們喝下去的水都變成了汗,所以不必停車“唱歌”。

  下午1:15,綿竹

  我們進入這個51萬人口的城市,把車停在市中心。一群當地人馬上聚到我們的車周圍
開始對著我們大喊起來,讓我們一頭霧水。我們所信賴的本地伙伴 Rocky Ng冷靜地處理著。
中國這個地區有許多少數民族,和成都人大不相同。他們更加矮小,口音也很重,
我們的翻譯很難和他們溝通。我們了解到這里死亡人數超過1 萬,還有7000人在城市以北20公里的地方被掩埋。

  我們來到實驗學校,和一個女學生聊了一下。她的英語不錯,她告訴我們地震發生時如何從學校跑出來。
在這棟大樓的入口處,混凝土柱在承受最高彎曲應力處呈爆炸狀。如果搖晃再長點時間,
這棟樓說不定就會垮掉。柱子的破壞說明水平箍筋不足,似曾相識——非延性混凝土。我們趕緊離開了大樓。

  下午 2:15

  我們在一棟完全倒塌的農舍前停下來。這里唯一剩下的只有一個老舊的門口。
一對老年男女用水和面包歡迎我們。天氣潮濕炎熱,溫度超過30℃,
但明知他們已經一無所有,還失去了15位家人,我們怎麼忍心接受他們的饋贈?

  房子的結構是磚牆和木框架屋頂,鋪黑色的輕質瓦片,比我們去年在7.3級新瀉地震後見到的日本瓦片還要輕。

  這些輕質、無粘結瓦片在地震中被震落其實有助于減少建築物所受的地震力,
因為減少了建築的慣性質量。但是,沒加鋼筋的土坯或磚牆在受到地震力時毫無穩定性。
我們和他們多聊了幾句並祝福他們,此外我們還能做什麼呢?我們臨走時,
NBC攝制組過來告訴我們街那邊有所學校受損嚴重,請我們一起過去。

  下午 2:40

  我們來到漢旺武都小學,這里的三棟建築,兩棟完全垮塌,剩下的一棟塌了三分之一。
這所學校建于1998年,采用的是當地常見的建築模式——非延性框架支撐預制混凝土樓板,
無筋磚砌體填充牆。我進到半塌的建築中向NBC和NHK的攝制組講解了這種建築的危險性。200個孩子死于此處。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盡快對這些建築進行抗震加固的重要性。
在中國建築設計規範中,這個地區是地震中度設防區。
這場地震無論從哪些方面看都不止是中度,所以區域劃分可能需要調整。

  媒體提到要追究為這些學校垮塌負責的人或政府官員。
這會很難,因為許多受損建築整個塌掉而且被拆除了。沒有證據的情況下,
很難確定垮塌是因為建築規範、工程設計還是施工質量的原因。
我們強烈認為應該把注意力放到今後如何在世界範圍內避免這種垮塌的發生。
采用新的混凝土剪力牆和其他支撐體系來加固這種類型的建築並不困難。
世界銀行的資金正支持對伊斯坦布爾的學校進行加固。
土耳其的學校與中國學校類似。我們公司正在協助伊斯坦布爾政府實現這些加固計劃。

  下午 3:50

  漢旺,死亡之鎮。稱其為“死亡之鎮”,是因為其所受破壞太過徹底。
鎮子的人口曾有6萬之眾,但沒人知道有多少幸存。漢旺位于大熊貓故鄉龍門山脈的入口,
周圍環境讓我聯想到中國畫中的情景。震中就在附近的山脈中。我們走過鎮中心,
見到4層高的中學。牆上有很多剪切裂縫,但建築物還沒倒。我們跑了進去,NHK的攝像勇敢地跟進來。

  這棟建築的破壞是典型的沿走廊牆體發生的“短柱”破壞。短柱的形成是因為
窗框上下側的填充牆緊挨著鋼筋混凝土柱,效果等于縮短了柱子,導致柱子吸引更多的地震力,
遭到剪切破壞而不是彎曲破壞。而柱子在抵擋彎曲力時會更有韌性(即更安全)。

  這些柱子像被炸過一樣,所以我只能向攝像師做了一個盡可能簡短的對“短柱”成因的解說,
然後迅速離開了那里。穿過學校操場時,我們又得踏過許多白色粉末……

  下午 4:25

  我們進入當地的醫院綜合樓,看到了驚人一幕︰軟弱樓層失效的5層混凝土建築。
這棟樓建于1999年,首層是車庫,形成了軟弱樓層。首層柱失效,導致5 層建築
整個“坐”下來變成了4層。在垮塌的首層廢墟之下能看到幾輛被壓成薄餅的汽車。
在此地遇到的一個人告訴我們,他妻子是這家醫院的病人,被壓在里面7 天了,還沒救出來。

  這家醫院上面的樓層沒有垮塌,所以很多人能夠逃生。
我見到一條由幾張床單綁在一起拼湊出來的逃生繩從高處的窗戶和陽台上垂下來。
很顯然,在沒能得到即時幫助的情況下,屋里的人自力更生,用它盡快逃出了大樓。

  下午 5:15

  我們經過一個90%建築物倒塌或嚴重受損的區域,其中包括幾間學校。
這個地方讓我想起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場景,一場城市巷戰造成十室九塌。
這片地方看起來像是經過大爆炸,迷漫著尸體腐爛的氣味。現在我們都戴上了口罩。

  我們調查途中,經過一個很大的混凝土瓦礫堆,听到從中傳出一首中文歌聲。
大家都很激動,Rocky和Chris用棍子奮力敲打混凝土板,想看看下面還有沒有人幸存。
但沒有回應。過了一會兒,我們說服自己,音樂來自于手機或是還在播放的錄音機。

  在這個地方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活人。搜救人員已經結束了此地的工作轉戰別處。
這片地方給人一個大墳場的古怪感覺。晚上我們離開時,士兵們要求對所有人全身消毒。
他們在我們身上噴灑氣味撲鼻的化學品。

  晚上8:00,回到酒店

  NHK已經跟了我們兩天,決定明天與我們分道揚鑣。NBC還想跟下去到漢旺進行深入調查。
--------------------5月20日凌晨2:00-----------------------

  前台打電話通知我,政府剛剛發布余震警告,每個人都要到酒店大堂去。
她的聲音一路打顫。我告訴她地震預報根本不準,讓她不要擔心。再說,
酒店離震中 100公里,而且已經經受過7.9級地震考驗。
她根本不相信我,一直敲我的門叫我出去。我還是不管她們的警告。我得寫一份報告,還得為明天睡上幾個鐘頭。

  早上5:30

  我下到大堂,看見很多客人都通宵待在大堂等那場等不來的地震。有時候做個結構工程師也有好處。
 -------------5月20日原文鏈接---------------

  上午 8:30

  昨晚我們都能睡上幾個鐘頭,是這些天睡得最多的。腎上腺素的作用令人不可思議。
我們在酒店大堂與NBC攝制組會合,準備出發。我們會再訪“死亡小鎮”漢旺。

  上午 10:45 綿陽鋼鐵廠

  我們到達綿陽西南邊的一個鋼制品廠。這座廠房是2003年興建的單層鋼結構廠房
,采用了鋼網格斜撐。廠長迎接了我們,把我們帶進廠房。他很高興我們能來,
他說還沒有其他人來檢查這個中等規模的工廠。不出我們所料,廠房沒受什麼破壞,
只是破了一些窗玻璃。工人們還是很害怕,不敢進入廠房,所以地震以來一直停工。
輕型鋼結構的抗震表現總是優于無筋磚砌體和非延性混凝土結構。
我們告訴廠長,廠房的狀況很好、很安全。听我們這麼說他很高興,說要盡快告訴工人們。

  中午 12:20,漢旺

  在遭受上星期一的8級地震之前,漢旺一定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而現在只是一座死城,到處是斷垣殘壁。當時地表加速度一定很高,
而且強烈震動的時間很長,造成了如此嚴重的破壞。

  中午 12:30

  我們停下車,走進一棟廢棄的8層住宅樓。它的結構無筋磚砌體牆和混凝土樓板。
我們在窗口之間見到許多斜向剪切裂縫,但牆還沒有塌。斜向剪切裂縫是由于橫向地震力造成的。

  磚牆抵抗了地震力,保住了建築物沒有倒塌。這里每個房間都很小,因而牆體很多。
牆越多建築的抗震能力就越好。我們已經注意到很多舊的住宅樓能夠幸免倒塌。

  我邊走邊向NBC的制片人講解這些結構工程基本知識。我很樂意當老師。
讓大家了解到建築物塌與不塌的原因是很重要的。我們見不到一個活人,只是偶爾見到失去主人的狗或小雞。

  下午 1:50

  我們離開住宅區,來到一片遭到驚人破壞的地區。我們沿著街道走,路旁兩邊是20英尺高的混凝土牆和磚垛。

  我們到了一所學校,80%都垮塌了。這是建于1994年的4層樓。這種教學樓的抗震能力很差。
我們發現許多完全垮塌的建築都是學校。這些建築的強度和延性都不夠,
這兩點用于評價建築物吸收地震力的能力。如果加入足夠的鋼筋,處理好細部,混凝土或磚結構都能有很高的延性。

  我再次見到預制混凝土樓板懸在黑板上方。這些預制板是樓板,或者說曾經是。
支撐這些樓板的柱或牆失效後,這些板和它們承載的孩子們一起掉下來,
而上層樓板也是這樣砸下來……黑板上鮮活的粉筆字和仍在牆上的孩子們的照片令人傷心欲絕。
地板突然下陷和天花板砸下來的時候,孩子們和老師們所受的驚恐,令人不敢想像。

  我們結構工程師都有責任避免這種災難。我要說,建築物的倒塌是我們對公眾的失職。
世界上到處都有危險的建築,美國、加拿大、日本、中國、南美、東歐、東南亞……都有很多。
除非我們說出來,否則一生中還會一次又一次地見到這種悲劇。
我們必須帶頭與公眾交流,提供教育。這是一項重要工作,我們所愛的人的生命有賴于此。

  我們看到學校旁邊的一棟宿舍樓。它的結構與我之前提到的住宅樓是類似的。
它已經全部裂開了,但還立著沒倒。我相信在其中的多數孩子都能逃生。
順便提一下,全世界大多數建築規範的目的就在于此——生命安全。
在強烈地震中,建築結構可能會受到嚴重破壞,但不能倒塌。從這一點看,這棟樓表現不錯。

  下午 3:00

  我們經過一群在吃午飯的工人。負責人告訴我們他8歲大的兒子還埋在我們剛才看過的學校里。
他們這群人負責清理包括學校在內的這片區域。

  下午 3:18

  我們走進一家工廠。所有磚牆都向外倒塌了,但混凝土柱獨立撐住了屋頂,使整棟建築不至于垮塌。
屋頂的結構是鋼桁架。地震導致廠房里的重型設備移動了約 6英寸。
這種情形我在去年的新瀉地震災區也見過,一家日本汽車零件工廠的設備移位影響了幾十萬輛車的生產。
只要在地面增加錨固螺栓就能避免這種情況。

  下午 3:30

  NBC 的攝像師爬到30英尺高的混凝土廢墟上拍了幾個鏡頭。
我在這里遇到的所有記者都很投入、很勇敢甚至有點瘋狂。他們整天都在現場,為了剪輯和與總部溝通而通宵工作。
工作條件極其艱苦。我們經常滿身塵土,汗透衣衫,還被噴上化學藥品。不時的余震和疫病爆發的危險也來湊熱鬧。
無論是記者還是地震結構工程師,都不是好差事。他們能和我們一道記錄下真實情況讓我很高興。

  下午 4:30

  我們經過一具剛剛被救援隊挖出來的支離破碎的尸體。經過8天的炎熱和雨水,已經慘不忍睹。我盡量不去看……

  下午 4:40

  在廢墟之中我們看到一棟完好無損的單層廠房。又是輕鋼結構的,但已經人去屋空。
結構表現良好,但沒有工人,周圍又是廢墟,所以無法正常使用。我們又見到固定設備滑離了基礎。

  下午 4:55

  附近有一棟3層的混凝土辦公樓,只有木屋頂受到破壞。它的牆體很多,看上去設計良好。
是的,好的設計會有好到回報,還能挽救生命。

  下午 5:10

  我們看到一座沒有損壞的混凝土水塔。
這個構築物的振動頻率與它周邊的建築都不同,很細長而振動頻率較低,這有助于它抵抗較高的加速度。
此外,水塔的形狀和重量需要高質量的鋼筋混凝土和堅實的基礎,這些都有助于它的好表現。

  下午 5:15

  我們走回車子的路上見到一組各異的住宅樓。
一棟樓的中間從頭到腳裂開了大口子,歪到了一邊。走近一點,我們發現首層磚牆完全失效,全被壓扁了。
至少有 4棟樓都是這樣。住在底層的人完全沒有生還機會。
檢查了其中幸存的一棟樓,我注意到沒有多少牆體來抵抗地震力。
大部分都是窗,根本不能抗震。外牆上有紅油漆寫的中文。Rocky告訴我,在箭頭所指的地方埋著一具尸體。

  下午 6:00

  我們上車開回成都。
我們在漢旺附近的一個村子停下來,一下車就被要求幫他們檢查房子的村民包圍了。
這里的房子多是小型混凝土結構。沒有房子倒塌,多數房子沒有損壞。但人們還是住在帳篷里。
我們查看了幾棟房子,和人們聊了一下。我很喜歡和當地人交流。
這里的人可以歸到我遇到過的最有禮貌、最為友好的人當中。看著孩子們的笑臉,一天的艱辛都煙消雲散了。

  晚 9:00,成都

  我們會晤了一群商人
政府官員。他們都很關心地震及其對該地區國內外投資的不利影響。
他們請我們吃傳統四川菜。我們告訴他們,只要有正確的風險管理和好的結構工程師,
降低地震風險是有可能的。為了保護投資,應該告訴投資者結構處理和保險的可選方案。
晚飯很好吃,但我不知道同事Chris會不會喜歡吃海參。海參做得很好、很軟,真是美味,我喜歡。

  ----------------5月21日原文鏈接------------

  上午 8:30

  這是我們行程的最後一天。NHK來要求回到我們18日查看過的聚源鎮第一所中學。
NHK打算詳細調查一下教學樓,放到本周六的一個90分鐘的專輯里。
這讓我們很為難,因為我們本打算查看盡可能多的地方。我們還是決定跟他們一起。
讓公眾知道建築物的危險成因是件好事。

  我們開了兩輛車。NHK提供了午餐︰一片面包和橙汁。我們白天吃很少東西,
因為根本沒有胃口。看著如此多的毀壞、痛苦和死亡,誰還能有野餐的心情?

  上午 11:00,都江堰聚源鎮

  我們來到聚源,它離震中很近。走在街上,我們看到這里的地震力明顯集中在一個方向。
很多建築物的牆上都能看到同一方向的斜向裂縫。

  上午 11:20

  走進中學操場,我感覺又回到了揮之不去的噩夢。
地上和廢墟上都灑著白色的消毒粉,就像白雪覆蓋的墳場。

  上午 11:35

  我們查看扭曲的混凝土和破碎的磚塊,仔細探究這棟樓是怎麼建的。
NHK給了我們一張草圖和一張學校原狀的照片。

  中午 12:10

  一個客戶要求對其受損的廠房進行結構勘察,我們只好兵分兩路。
Chris和Rocky去勘察,我和NHK攝制組一起繼續調查。他們要開車5小時才能到那里。
路況和我們車子的避震都很差,路上夠他們受的。
跟他們道別的時候有種異樣的感覺,我們在5天中共同經歷了太多。

  中午 12:20,對倒塌的分析

  乍一看,我以為校舍是混凝土框架建築,我在地面見到斷掉的混凝土梁和鋼筋。
我的腦海里勾勒出了混凝土框架。但我找不到柱子。能找到的混凝土構件只有預制樓板和梁。
研究了半個鐘頭之後,我最終意識到混凝土樓板是由無筋磚牆支撐的。
這是一種由砌體牆承重的結構,樓梯間的結構則是獨立的,在這次行程中我已經見過許多。
現澆的樓梯間成為整個學校最安全的地方。我听說恰巧在樓梯間的孩子都幸存了。

  一次又一次地震證明,砌體牆承重結構是最危險的結構形式之一。

  設想一下用樂高積木搭房子,但積木上沒有凸粒把它們扣在一起。
這種積木房子不能抵抗橫向搖晃。這棟校舍就像是這種虛弱的積木房子。

  為了抵抗地震力,建築設計時要考慮承受重力(豎向)以及地震力和風(橫向)荷載。
這間校舍的預制樓板只是簡單地搭在混凝土梁上。樓板之間、樓板和梁之間都沒有專門連接。
在樓板和梁之上也沒有現澆的混凝土層來將它們連結成整體。
梁也只是簡單地架在承重磚牆上,沒有專門連接。教室的大面積窗戶進一步削弱了抵抗地震力的牆體。
這些被削弱的磚牆一起構成了致命的組合。

  教室之間是實體的磚隔牆。正如之前提到過,如果這些牆足夠多,即使是無筋磚砌體,
建築物也不一定會塌。旁邊沒有倒塌的實驗樓有類似的磚隔牆,恰好與地震時的地面運動方向一致。
我在首層牆面上發現一條很大的斜向裂縫。這面牆和我之前提過的商鋪那些牆都是同樣的走向。
假如地面的強烈運動是與牆面垂直的方向,這棟樓很可能同樣會垮掉。

  這場地震由附近的龍門山斷裂帶造成,是沖擊斷裂。從牆體裂縫來看,
斷裂爆發的巨大脈沖沿與斷裂帶垂直方向擴散,指向東北方。
所以在這個地區,如果建築物有很多垂直于斷裂帶的實體牆,就很有可能不會垮。
但如果牆身被門窗開口所削弱,垮塌就不可避免了。對于這里的700個孩子,很不幸,窗口是沿西北向排列的。

  旁邊的宿舍樓幸免于倒塌,但牆身有很多剪切裂縫。
這種情況與我們昨天見到的那些沒倒下的住宅樓是類似的。由于宿舍房間很小,建築物里有很多牆體來抵御地震力。

  上面的內容我也在鏡頭前講了。真實情況總得講出來。砌體承重和非延力混凝土結構再次導致數以千計的死亡。

  下午 3:30

  錄像完成了。我想獨自在白粉覆蓋的操場邊上走走。在瓦礫之上,
我看到一個人在徒手挖掘和搬開那些扭曲的鋼筋和混凝土。他的眼中充滿淚水。
這里還有20個孩子沒找到。我看到堆在一起的書包,有幾個婦女在其中找自己孩子的那個
。她們都很悲傷,但沒找到她們就不會罷休。

  廢墟旁邊,有兩張女孩的照片,是一種簡單的拜祭。旁邊的錄音機里播放著
我們幾天前听到的那首中文歌。這應該是表達某種祈禱。我在這些照片前跪了一會兒,眼淚抑制不住地流下來。

  晚 7:30,成都

  我回到酒店,與東京理工學院的Wada教授會面。他是我的博士生導師,
我很高興看到他慈祥的面孔。Wada教授是日本非常有名的地震工程師。
他會是第一位從日本來考察地震現場的工程師。目前為止,大家說我們是第一批來自國外的工程師隊伍。

  在這次行程中,我看到中國政府非常開放,組織良好而且很有能力。
我看到軍隊、醫療隊、搜救隊、清拆隊和防疫專家在密切配合、迅速行動。
電視台的朋友們說采訪過程中沒有受到任何阻撓。

  從技術角度說,我們的發現印證了已有的教訓︰
無筋磚砌體承重、非延性混凝土、相互連接薄弱的建築構件,這樣的組合在地震中會非常危險。
不幸的是,這種教訓一次又一次地發生。這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
我們必須在世界範圍內加固這種危險的建築,無論是在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日本、中國、東南亞還是東歐。
如果我們這麼做了,在此犧牲的55,000多條人命才不會白白付出。我們對不起死于這些學校中的孩子們。

  --------------------5月23日上午 10:00,加州Davis------------------

  我回到了陽光燦爛的加州Davis。四川仿佛一個遙遠的記憶。我正和家人一起參加
6歲女兒幼兒園的歌舞表演。能回到家里親人身邊真是太好了。我看著女兒和小朋友們
一起歌唱,四川倒塌的幼兒園、學校在我腦海里閃回。淚水溢出了眼眶……

Chu-Zi 朱熹

母鴨救小鴨 長途跋涉感動天

母鴨救小鴨 長途跋涉感動天

 一群孩子被困在暗不見天日的下水道,不知道怎麼才能逃脫,死亡的魔掌步步進逼,求救聲漸漸微弱。突然間,孩子聽見上方的人孔蓋外面有呱呱聲傳來,是媽媽的聲音耶!這是一隻英國綠頭鴨(mallard)與牠6個寶寶的真實故事。

 鴨媽媽為了搭救困在下水道的孩子,長途跋涉超過3公里,苦苦守候至少4個小時,終於締造了一場母子大團圓的奇蹟。

 6小鴨掉進下水道沖走

 這個兼具母愛與勇氣的故事,15日發生在英格蘭東北部的紐塞。當地人士研判,鴨寶寶是在「三哩客棧」(Three Mile Inn)附近一個下水道開口,被大水席捲進去,一路隨波逐流。鴨媽媽雖然搶救不及,但是不屈不撓,一路緊緊跟隨著寶寶從人孔傳出的微弱呼救聲,不放棄任何一絲救回孩子的希望。

 根據當地的下水道管線圖,這位鴨媽媽顯然平安越過了許多條馬路、繞過一處交通繁忙的圓環、穿越一條電車軌道,然後還經過民宅、學校與醫院,最後來到哥斯福斯區的一條死巷,這裡距離三哩客棧約3.2公里。鴨寶寶到了這裡不再漂流,但卻困在一具人孔蓋下方;鴨媽媽則一直在附近守候,等待救星出現。

 鴨媽媽守候一晚等救星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人兒救了鳥。」59歲男子彼得.艾略特習慣在早晨慢跑,15日早上6點鐘他出門時,看到一隻綠頭鴨在馬路上的人孔蓋徘徊,呱呱呼喚。等他晨跑回來,綠頭鴨還在那裡。艾略特懷疑這隻鴨子受了傷,但是從外表又看不出跡象。

 艾略特用完早餐再出來查看,鴨子果然不曾離開。他的女兒維琪與2歲的孫子詹姆士決定一探究竟,走到人孔蓋旁邊,這才聽到小鴨在裡頭的啁啾聲,真相終於大白。艾略特立刻號召一家老小和厝邊隔壁,組成搶救小鴨大隊。

 他們帶齊鐵撬、鏟子、扳手、漁網等工具,好不容易才將沉重的人孔蓋撬開,下面果然有6隻嗷嗷待救的鴨寶寶,於是用漁網將牠們一隻一隻打撈上岸,和媽媽團聚。這時已是上午10點。

 救鴨救到底載到湖泊放生

 艾略特打電話給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請教後續處理方式,服務人員建議就地放生。然而當地是住宅區,艾略特覺得風險太大,救鴨要救到底,於是開車載牠們到紐塞機場旁邊一座湖泊,讓鴨媽媽領著6隻鴨寶寶游入湖中,這才功德圓滿,如釋重負。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spring break oil well

烈火福音Reinhard Bonnke八部影片

Reinhard Bonnke布永康牧師八部影片的內容介紹
1. 孤海浮沉﹕教會是救難船,不是享樂船

2. 無以倫比的福音-中國﹕要愛人,我們要為耶穌贏得的人。
片中有浪子回頭的故事,看的人心會被聖靈觸摸,
開始哭泣,會等不及向鄰舍傳福音。
要給人時間,禱告、聖靈作工。

3. 誰能蒙主呼召裝備﹕上帝呼召平凡人,塑造人,進入世界傳福音。

4. 信心的功課,如何戰勝恐懼﹕
有些人一開始會害怕神,保羅戰勝恐懼,
完全倚靠神,傳講耶穌。你會學習如何行走在信心

5. 烈火福音的標誌、倚靠恩膏﹕
明白聖靈恩膏如何與你同在,醫治破碎心靈。
會更認識明白聖靈。

6. 天天經歷神蹟與傳福音的大能﹕
當你傳福音時,神會藉神蹟奇事,見證你所傳的道,
不需追逐神蹟奇事,神蹟奇事會追著你一起傳福音。
過去被懷疑充滿,現在是要被信心充滿。
下周你要委身看影片,你不要一天看完8片,
你需花時間,讓聖靈幫助帶領你。
可在教會設計8堂課,來看這影片。
你就會開始在信心中行走。

7. 活出福音的信息
神要使用我們,要成世上的光。
要有敬虔� 咩i的生活,引爆復興的火在台灣、
中國、全世界,神的榮耀要遍滿全地。

8. 成功的原則﹕非常重要
神在呼召你來回應。祂說﹕「我差遣你」,你要如何回應?
神呼召我們不只是享受聚會。祂呼召我們要去!


=====我拿到了他的外衣======


我(1940-)在21歲的時候,從神學院畢業,那時我有一天的空檔,可以在倫敦遊覽。
我沒有錢參加CITY TOUR,所以我拿我的錢買了一日巴士票,我就一班一班的巴士坐,
也不知道要往什麼方向,反正就是在倫敦無目的的遊覽。
坐了幾班巴士後我決定下車,舒展一下筋骨,於是我隨興的往前走,
走著走著忽然看到一個房子,看到門牌的時候,我好像被雷打到,
這個房子是George Jeffery(1889-1962)的,我在神學院曾經讀過他的書,
他是一個大有信心的佈道家。但是我又想,這個名字還滿普通的,
會不會根本是另外一個人?但有個微小的聲音在我心裡說,去看看嘛!
於是我按了鈴,我說我是個神學生,請問這就是大有能力的火的使徒的家嗎?
應門的 女士說,是的,這位女士擋在門口,一點也沒有讓我進去的意思;
但是有一個蒼老的聲音從裡面響起,說讓我進去。
於是我進去了,看到這位佈道家,我開始說我讀過你的書,
你是大有火的能力的佈道家,能夠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云云,
結果這位佈道家做了什麼事呢?他什麼都沒做,
他只是自己跪下來,也拉著我跪下來,不斷為我祝福禱告。
半小時後,我頭昏腦脹的離開他家,因為我不明白,
我怎麼會有機會來造訪這個大有能力的使徒呢?
我根本沒有想到他在倫敦,我根本不知道他住哪裡,
我怎麼會這麼巧來到他的門前呢?於是我明白了,
原來聖靈就是我的公車司機,他為我轉了幾趟公車,
讓我去到喬治的家門口。 當晚,我坐火車回到了德國漢堡,
我的牧師爸爸來接我,他跟我說,
聽說英國一位有名的佈道家George Jeffreys (1889-1962)過世了,
你剛從倫敦回來,有聽說這事嗎?到那時我才知道,
我可能是最後一個見到喬治的人,我知道,當他為我禱告的時候,我拿到了他的外衣!
雖然如此,但是我要告訴弟兄姊妹,
在我身上聖靈的火不是從喬治那裡得來的,
因為我們要很清楚一件事,一切的能力都是從聖靈來的。



“在基要的真理上,我们大家要堅守合一;In essentials,unity;
在非核心的信仰上,我们可以有自由来運用;in non-essentials,liberty,
在这一切的事上,我们大家須要憑著愛心彼此接纳。”and in all things,charity.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18種具有抑癌效果的蔬菜水果排名

18種具有抑癌效果的蔬菜水果排名為︰

1.熟甘薯 2.生甘薯
3.蘆筍 4.綠花椰菜
5.卷心菜 6.白花椰菜
7.芹菜 8.茄子皮
9.甜椒 10.胡蘿卜
11.金針菜 12.薺菜
13.雪里紅 14.西紅柿
15.大蔥 16.大蒜
17.黃瓜 18.白菜
10種人容易被癌找上

肥胖、靜態生活少活動、飲食油膩、
愛吃肉卻少吃蔬果、抽煙、吃檳榔、
大量飲酒、重口味愛吃咸、愛吃腌漬物、
壓力大或容易焦慮憂煩的人。

10種預防癌癥的生活方式

1.盯住你的BMI 脂肪細胞會制造並釋放荷爾蒙,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已證實食道癌、胰髒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髒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為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癥的風險。

亞洲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至22.9之間。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2.每天流汗30分鐘 這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不需練出6塊腹肌、不一定要跑馬拉松,只要每天運動30分鐘、每周5天即可。健走、跳舞、騎單車、爬樓梯、各種運動都可以。

運動可以調整血液中��固酮與雌激素,保護女性對抗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癥,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加拿大研究發現女性若有規律、適度運動可降低30%罹患卵巢癌風險。運動另個好處是促進腸子蠕動,減少糞便積存停留在腸子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

3.喝綠茶或咖啡 綠茶有助于防癌早已獲得證實。因為綠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綠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少。

咖啡也可以降低某些癌癥發生率。美國、加拿大、日本各有最新研究發現,咖啡有助于降低罹患肝癌、腎細胞癌、乳癌、女性得大腸癌的機率。

4.新鮮蔬果579【注1】 特別強調新鮮的蔬菜水果。世界癌癥基金會建議盡量從飲食中攝取營養。

七成的台灣人蔬果攝取量不足。推廣「蔬果579」的台灣癌癥基金會指出,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縴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癥的發生率。蔬果的縴維素能減少腸內致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超過6歲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天天要吃7份蔬果;而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蔬菜類1份約為生重100公克,水果類約為150公克。每日的蔬菜攝取量,應該比水果多1份。

5.跳開脂肪誘惑 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癥關系最強烈,特別是乳癌、大腸癌與前列腺癌。

少吃脂肪有些技巧,比方選低脂或脫脂鮮奶;以豆類或豆制品取代部份的肉;把肉皮、肥肉、外層的油炸裹粉去掉;刮除蛋糕的奶油或鮮奶油不吃;吃面用少許麻油代替肉燥;烹調時蒸煮烤鹵取代煎炸方式,都可以減少許多脂肪量。

6.多吃雞、魚,少量吃豬、牛、羊 牛排、紅燒蹄膀、涮羊肉,雖然很美味,但請盡量少吃些。研究已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最好每周紅肉總攝取量不超過500公克,而一塊普通大小、8盎司的牛排就是240公克。也應戒除煙燻、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培根等。

7.戒煙、戒酒、戒檳榔 抽煙者請立刻戒煙,不抽煙的人要避免二手煙。抽煙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前列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

好消息是,無論你煙齡多久,只要今天就戒,幾乎都可降低罹癌風險。

約有3%的癌癥死因與酒精相關。過量飲酒會增加罹患口腔癌、咽喉癌與食道癌風險,且長期飲酒過量容易造成肝硬化,進而增加得肝癌機會。若真的想喝或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男性一天2杯、女性1杯的量就夠了(1杯約是250��啤酒或100��葡萄酒,烈酒則為25��)。

檳榔與頭頸癌(口腔癌、喉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也是台灣近年死亡率增加最快速、壯年男性為主的癌癥。

8.少鹽、不喝含糖飲料 每天攝取的鹽不超過6公克,少喝含糖分飲料,喝白開水最理想,天然果汁每天不超過150��,並且不吃發霉的谷類及豆類。

9.喂母乳 建議母親至少喂6個月母乳。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寶寶將來罹患血癌風險比較低,媽媽則可得到降低乳癌風險的好處。

10.保持輕松的情緒減少壓力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林天送指出,心情郁卒容易誘發癌癥,許多罹癌的人回顧發病前兩、三年,常是身心處于壓力的狀態。

醫學研究發現,精神壓力會削減免疫機能,抑郁癥使身體修補DNA的能力下降,罹患癌癥機率明顯提高。

外來壓力也會改變癌癥形成的途徑,當細胞失去固定的生理機制時,會經由凋零程序(apoptosis)而進行「自殺」,這是細胞結構上所設計的生存程序。但當外來毒素擾亂了細胞的「自殺」程序時,會使細胞忘了自殺,而引發腫瘤。所以當有抑郁癥或外來壓力時,除了破壞DNA的完整性及打斷DNA的修補機制,也會改變細胞的凋零程序而直接影響到癌癥的罹患率及其成長。

超級抗癌食物︰地瓜

台灣癌癥基金會引述日本國立癌癥預防研究所報告指出,地瓜(蕃薯、甘薯)的抗癌及營養成分優于其它各類蔬果,且不論生熟均最具抑癌效果。

地瓜所含的防癌及保健成分包括有較高的膳食縴維、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B群、B2、C及較低的熱量;大量黏液蛋白,可增強組織抵抗力,降低膽固醇,維持血管暢通;含類雌激素(phytoestrogen)、脫氫表雄酮(DHEA),可降低荷爾蒙相關癌癥的發生。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金漆

黃金色珍珠粉+香蕉水+壓克力金油=金漆(不變黃.不變黑)

日本金箔膏 (貼金漆):一條80g $250
用途:木彫、石彫、纖維、水泥製品等其他固體之貼金。 
貼金前使用底漆打底,再使用本產品
刷本品後自然乾燥 ,視需求再上保護漆。
有分二種
金箔膏 1-2: 一小時後貼金箔,二小時內貼完
金箔膏 3-10: 三小時後貼金箔,十小時內貼完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美國夢

美國人追求的"美國夢"
是以大房大車為標誌的,
但次貸危機把大房"刮倒了",
現在高油價又把大車"吹跑了"。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N-470表

N-470表的申請可能會解決你的問題,但你必須在成為永久居民之後,
有一年是連續的,一天不差的,人身體在美度過。這時才能申請N-470。
批准後在台灣的居住時間就算成在美國居住的時間。

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的是,你必須受僱於美國公司,或受僱於在台灣的美國公司的子公司。
你不能是這個公司的獨資擁有者。如果有一定的股份,不是100%,
且又有W-2證明你是僱員,就不會出現問題。
最忌諱的是,沒有成立公司或獨營公司,它的擁有者是不能申請N-470的。
在特定的情况下,即使申请人在美国境外居住时间超过一年,在其入籍之前,仍可以保持合法居留美国的身份,而在境外居住的时间将被计入在美国居住的期间。

为了保持合法居留身份,申请人需要从事特定的工作,雇主可以是美国政府、私人企业,或者宗教组织。为了保持其永久居留的身份,申请人必须在离开美国前递交 N-470表格。针对为宗教组织工作、出境是为了履行宗教职责的申请人,法律有特殊的规定。这样的申请人可以在离境前、离境后或者回到美国后提出N- 470的申请,且在提交N-470前不要求在美国居住特定的时间。

如果在境外居住时间超过一年(包括一年),N-470申请人仍然需要在离境前申请再入境许可证。此外,N-470申请人仍需满足法律规定的入籍前对在美国停留的时间要求。满足保持永久居留身份要求的申请人的配偶及子女如果与申请人同住,且在申请人离开美国期间与申请人同在国外居住,也可与申请人一起享受N -470的优惠政策。

对于入籍前在美停留期间的要求,有一项例外是针对为美国军队效力的外国人。在美国境外为美国政府工作的外国人,如果拥有永久居留身份,通过提交N-470申请,其在美国境外为美国政府工作的期间将被计入在美停留的期间,并且不需要再入境许可证。

注意事项:如果入籍申请人的配偶是美国公民,且其配偶在美国境外以传教士的身份工作,或受雇于美国公司,或服务于美国军队,那么申请人可以提出加速申请程序。更多相关信息请致电客户服务中心1-800-375-5283,或访问网站www.uscis.gov。

何时应提出N-470申请?

一般而言,申请人在申请入籍前,需要拥有在美永久居留身份满五年(如果是美国公民的配偶,则为三年)。此外,在这五年期间,入籍申请人需要停留在美国至少三十个月(如果是美国公民的配偶,则为十八个月)。

拥有永久居留身份,但在美国境外连续停留超过一年,将不能满足入籍前在美居住的要求,除非N-470申请得到批准。因此,如果拥有永久居留身份,且因特定工作离开美国超过一年,可以提出N-470申请,从而保持其入籍前在美永久居留的身份。

大多数情况下,在拿到永久居留身份后,需要在美连续停留并居住至少一年(在此期间不得出境),才能提出N-470申请。此外,申请人必须在境外连续停留满一年之前提交移民局N-470表格。如果申请人以牧师、传教士、修士、或修女的身份在境外工作,且其服务的宗教在美国境内设有机构,那么申请人可以在离境满一年之前、之后或者回到美国后提出N-470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