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紐約新城華語部

最近得知華語部歡慶十週年,腦海中立時浮現七年前對華語部的第一印象──約4,50人在副堂聚會的情景。早已改在正堂崇拜的華語部,如今在人數上已有四、五倍的成長,猶如一棵幼小的樹苗,在園丁的悉心呵護下茁壯成長,根莖幹葉都打下了良好的發展基礎。我們夫婦有幸進入這個屬靈的家,得到造就栽培,享受弟兄姊妹的愛心,也在此學習服事,除了深深感謝神的美意,謹寫此文與弟兄姐妹同歡,並以此記念在新城出入的歲月。

我想,就先從華語部的「園丁」──蘇桂村牧師夫婦──開始談起吧。婚後剛搬來紐約時,信主才一年。教會那時還有幾位沒有在工作的姊妹,師母看出我們的屬靈需要,就主動於週間固定時段與我們一起查經。上過師母課的人都知道,師母講解聖經一向花許多時間準備教材,聖經解析與思考問題一應俱全,而且講義打得漂漂亮亮,上面還附帶有「功課」。對我這種懶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鞭策的力量,至少在查經前一天,我會乖乖的把預習功課寫完。後來陸續有人加入,師母就開始讓我們練習輪流帶領查經。接著師母又讓我當她主日學的助教,有幾次代課的機會,每一次都給我豐富資料準備,整理好後我先在牧師家「預演」,牧師再作補充。當然,師母此時一定是在廚房忙著,為我們預備接下來香噴噴的飯食。由此可見,牧師、師母對教導神話語的重視,但又能顧到經驗的傳承,訓練人一起為主作工,不致事事親力親為。回想起來,我信主兩年就能開始有這種訓練,實在是上好的福份。

更蒙福的是,師母一面以聖經教導,一面以代禱關心我們。知道我曾為雜誌寫藝術類文章後,師母就幫我介紹了更新傳道會,進而有翻譯福音小冊子的機會。記得那時網路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遇到沒有註明出處的經文,撥電話向蘇牧師求助,牧師立即的答覆讓我省了好多自己瞎找的時間。後來也因為翻譯的緣故,促使我想在神學方面充實自己。當時外子的工作正好有變動,我們決定搬到sf,蘇牧師親切地為我寫神學院的推薦信,Emily也幫我校訂入學申請的英文自我介紹。

兩年多的時間很快過去,我的神學院還沒唸完,外子的工作又有變動,我們重新回到紐約以及新城這個家。此時的華語部顯然有許多成長,除了聚會人數從幾近百人倍增到兩百,我們離去之時有些才剛受洗或還在牧師、師母輔導下的肢體,如今已經可以分擔教會的服事,成為別人的祝福。這種「委身」精神的實踐,要比任何數字都重要,我想,這也是牧師、師母極為重視的。不過,剛搬回紐約一個禮拜,我們就接到消息,公公中風入院,隨即多次感染肺炎,甚至兩度轉進加護病房。那幾個月裡,牧師、師母的關心代禱,在公公起伏不定的病情中,給予我們極大的溫暖與支持。我相信這也是華語部能在短短幾年之內能有如此成長的一大因素,牧師、師母總是惦記著大家的需要,無論是探訪、輔導或電話禱告,都可以感受到他們誠摯的關懷。記得有天晚上,他們來家裡探訪,牧師一見到Newport社區隔海眺望曼哈頓下城的美麗風光,又得知可以從曼哈頓搭乘公共汽船來此,附近還有廉價的購物商城,馬上就計劃起教會中老年兄姊的一日遊。當時,讓我感動的是,牧師、師母是在探訪服事我們之際,自然而然又想到更多的服事需要,如果不是把會友視同家人,哪裡能常年有這樣的愛心與耐心?雖然一年後我們又離開紐約,來到與台灣的家距離較近的日本,但蘇牧師、師母仍舊是我倚重的屬靈長輩。

信主八年以來,我在四個城市參與過四間教會的生活,每間教會自然有其特色,也分別在我的屬靈生活上扮演了不同角色。然而,平心而論,在新城華語部期間與牧師、師母的互動最好,也對我目前的服事產生極大影響。首先在愛讀書的蘇牧師介紹下,我開始接觸《校園》雜誌,進而從讀者變成偶爾投稿的作者,後來又因為所寫文章而得到翻譯神學課程、書籍的機會。這正如聖經所說,「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牧師、師母帶給我的查經訓練,也是幾所教會中最為札實的,不但要分析解釋經文的內容,更要思考經文對於個人生活的意義。臨別時獲贈師母撰寫的「小組分享材料」,亦成為我現在團契的幫助,由於內容、問題均已設計妥當,很合適讓年輕的弟兄姊妹來練習帶領聚會,而且大家在一起思考回答之際,更能對重點經文產生共鳴。其實,從新城附設的小圖書室常常人往人來,十分熱鬧,可以看出這是一間渴慕真道的教會,神透過祂工人忠實的傳講教導,把渴慕的心多多加給了願意親近祂的人。

「教導」固然是牧師、師母的「強項」,新城華語部卻不是個全然嚴肅、只有查經的教會。與蘇牧師、師母在一起的時候,好看的電影、好吃的料理,甚至好玩的玩具,都可以是大家興致勃勃的討論內容,而且蘇牧師家裡永遠都有從某個特殊地方送來的特別食品與大家分享,真是會讓人由衷感謝神預備這世界的一切豐盛。說到這裡,當然不可不提華語部的重要同工,謝哥和Emily。像他們這樣平易近人的長老夫婦,實在少見,不但意見少、作事多,而且永遠都是笑容可掬,洋溢著喜樂。Emily的愛心烘培更是常與她忙進忙出的身影同時出現。華語部有這十年的成長,願主記念這些栽種、澆灌的園丁在背後忠心支持與辛勞付出。

在我看來,華語部還有一大特色是,一對台灣來的牧師、師母服事著大多從國內來的會友,而且帶出美好的屬靈成長。由於新城教會是先有台語部才成立華語部,所以在華語部的國內會友人數明顯佔多數,再加上近年的移民潮,紐約的皇后區又是移民首站,「多元性」便成了新城教會不用標榜就已經享有的成果。我自己從與各種主內肢體的互動中,也學到許多寶貴的功課,特別是看到有些弟兄姊妹在信主之後,可能因為無法自由回家探訪的關係,會格外迫切地為未信主的家人禱告。使徒約翰說:「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因主在十架上展現無私的愛,使我們能夠打破族群的藩籬,主動擁抱彼此。新城教會從創建以來到現在能有如此多元化的成長,誠如歌羅西書說的,「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華語部近年小組化之後,看到許多小組長在備感壓力的移民生活中,真誠關懷組員,以代禱彼此扶持,使我深深感到在這個充滿苦難的世界裡,因著主愛我們才能有盼望。

看著新城教會這塊生機盎然的園地,心中想起保羅:「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林前3:6-8)。的確如此,若非主的許可和帶領,新城教會不能也不會有今日的一切。願我們都能珍惜神所賜的這個屬靈的家,不但把握機會裝備自己,同時也按著我們從神所領受的恩賜,彼此服事勸勉,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引人歸向「道、真理、生命」的主,繼續共同見證華語部下一個十年,在每一件事上能更榮耀彰顯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