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最近很紅,比「雙英」紅得多。民調也顯示他有可能獲得二位數百分比的選票,因此有左右2012大選結果的實力。很多人問我「宋楚瑜到底在想什麼?」事實上,三言兩語還真說不清楚,試以《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比喻。
話說司馬懿被魏明帝曹叡冷落,在宛城閒住。聽說魏國大司馬曹真被蜀漢諸葛亮連續擊敗,乃仰天長歎。他的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在側,問老爹為何歎氣。司馬懿說:「你們兩個懂什麼國家大事?」司馬師說:「莫非魏帝不能重用?」司馬昭說:「早晚要來的啦!」
司馬昭話才說完,魏明帝的詔書到了:宣召司馬懿調動宛城諸路軍馬勤王。
宋楚瑜原本的心情大致上就是「國民黨早晚必來也」,但是一路只聽說「馬英九民調不振」,卻一直沒等到國民黨派人來商量。
不必推演「司馬懿當年若一直沒等到魏明帝宣召會怎樣」,今天的現實是「宋楚瑜等得沒耐心,跳出來興兵起義」。泛藍支持者多數對此持不諒解態度,認為宋楚瑜不顧全大局,只會便宜了民進黨。然而,不提「泛藍」也就罷了,一提「泛藍」,恐怕宋楚瑜就更生氣了。
回想一下,2000年大選的結果是什麼?阿扁以微差取勝(0.3%,20餘萬票),宋楚瑜以微差飲恨,遙遙落後的是連戰。二年後的立委選舉,四黨不過半,而「國+親」過半,於是有「國親合」,媒體乃以「泛藍」稱之,相對則是「泛綠」。
「泛藍」一直是一條「統一戰線」,而且是國民黨「統一」了親民黨:明明宋楚瑜的得票數贏過連戰多多,可是一旦成為泛「藍」,國民黨就理所當然排在親民黨前面,後來2004年大選乃成為「連宋配」,而非「宋連配」。為什麼票多的要排後面?
《三國演義》裡,東吳出兵、賣力打贏了「赤壁大戰」,可是荊州卻被劉備占走。魯肅銜命去討荊州,被諸葛亮搶白:「凡物必歸主,荊州原本是劉表的,如今劉琦(劉表長子)在此,怎麼說是你們東吳的呢?」
這就是「正統」的力量。劉琦占住了正統,孫權兵力雖強,卻不能用強,只因為雙方仍在「統一戰線」上。親民黨也一樣,因為同樣尊奉「中山先生」為始祖,就不能不讓國民黨占了正統位置。
連宋配2004年失敗之後,宋楚瑜錯失了一個機會,就是帶領親民黨「回歸」國民黨。以當時的氣氛,泛藍支持者將不容國民黨拒絕,宋楚瑜有可能繼連戰之後成為黨主席,那樣,他就「正位」了。可是,宋楚瑜非但錯失此一機會,更犯下了致命錯誤:與阿扁會面,使得泛藍支持者視他為「叛徒」。之後馬英九出線,宋楚瑜的機會也就從此不再了。
對於馬英九,宋楚瑜是有「怨」的,但不是「既生瑜,何生亮」那種怨。而是在馬政府初期,劉內閣失誤頻頻之時,有很多聲音建議「宋楚瑜組閣」,卻未見馬來邀請「出山」。今年以來,更因馬、蔡民調陷入膠著,宋楚瑜自然興起「捨我其誰」的念頭。
然而,時勢比人強,今天的宋楚瑜與親民黨已經不復當年的民氣。要想在2012年大選當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好的策略應該是《三國演義》裡,孔明對劉備提出聯合孫權抗曹的戰略:「若南軍勝,共誅曹操以取荊州之地;若北軍勝,則我乘勢以取江南可也。」
可是,宋楚瑜與親民黨目前擺出來的態勢是「獨樹一幟,兩面作戰」,這可是連諸葛亮都不敢採取的戰略喲。
當然,人是活的,選情是會變的,國民黨與親民黨有可能還是會再結成統一戰線。但若不成,親民黨真的有可能成為某些人形容的「超級廢票聯盟」。
----------------
二○○○年總統大選,宋楚瑜連署破一百五十萬,有效連署近百萬,當年拿下四百六十六萬票。
親綠的“三明治”媒體(三立電視、民視和《自由時報》)對宋的專訪及專題報道,也前所未見地“友善”。
相反地,親藍的媒體《聯合報》、《中國時報》和TVBS電視台等迄今仍不時質疑宋參選的正當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