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資本主義和民主選舉制度是造成全球金融不安的癥結所在

八月以來全球股票市場大幅震盪滑落,至今仍餘波盪漾,還看不到平靜下來的跡象;不少分析師和學者更認為,這種震盪局面恐怕會持續下去。主要原因,在於投資人對各國政府的不信任感愈來愈強,尤其是歐美各國政府,更被認為實在沒有能力解決目前的經濟困境。

 看到全球股市大幅震盪超乎以往的幅度和頻率,各方議論紛紛,種種看法和分析預測大量出籠。其中有一種論調,直指資本主義和民主選舉制度是造成全球金融不安的癥結所在,而各主要領導國家大都難以擺脫這個宿命,已獲得愈來愈多投資人的認同。

 提出資本主義是金融市場不安禍首的是新「末日博士」盧比尼(Nouriel Roubini)。他八月中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竟語出驚人讚揚馬克思,表示資本主義終將崩潰:「馬克思是對的。終有一日,資本主義將自取滅亡」。盧比尼提到馬克思,主要是認可馬克思的先知,因為資本主義實在無法解決現今的難題,而且只會愈來愈糟。但他並未主張要採取共產主義,才能解決問題。只是現在除了創造第三條道路,否則除了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就變成了唯一的選項。

 另外一個則是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奈氏於日前來台,發表中國經濟趨勢演講時,談到目前各國政府的運作模式:以美國為例,是1個CEO、2個董事,但董事互相勾心鬥角;歐洲更糟,沒有CEO,但有27個董事、1個經理,每個董事想法都不一樣;而中國只有1個CEO、1個董事,儘管董事會可能有激烈討論,但一有共識就全力執行。奈思比要強調的是,在中國體制下,決策和執行的效率比歐美國家高。

 奈思比的演講中沒有提到馬克思或共產主義。惟人盡皆知,中國政府的效率高,實在是因為共產制度下,沒有選舉的干擾。奈氏同時又講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西方最大的問題,就是堅持自己每次都是對的,錯過許多學習機會。」明顯並不認同西方國家目前的體制。

 至於提到選舉干擾經濟政策的,則是宣布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美國德州州長裴利。幾天前他抨擊聯準會(Fed)若於明年總統大選前再推印鈔救市的振興措施,即是暗助總統歐巴馬連任的政治操作,此舉「幾乎與叛國無異」。美國Fed一向以其獨立精神而備受尊崇,如今卻被總統候選人質疑,這是以前從未發生的事。可見不斷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的確引起爭議,而且美國政府印鈔票不用任何努力就可做到,難怪在野的總統候選人覺得不公平。

 還有一個與選舉有關的是穆迪評等公司日前調降日本的主權債信。日本的經濟不振、人口老化,迄今失落20年,乃是早已存在的事實。穆迪此次降其評等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政權更迭頻繁,政策無法有效貫徹,致使削減赤字的努力大打折扣。因為日本債務已是其GDP的2倍,而短命政權的結果,只會讓財政赤字繼續惡化下去。

 以上各方人士所提出的看法,顯然都具有相當的說服力。再進一步觀察,在現今全球化環境下,世界資本市場同步運作,各國投資人幾乎同時獲得相同的訊息,於是一起採取相同的反應模式,使得金融市場的大幅震盪成為常態。這就好像一群人走吊橋時,大家的步伐若都一樣,吊橋會晃動得很厲害。難道這個物理原理也適用在證券市場?至少從近來各國股市的表現看來,的確如此。

 再者,在現行的選舉制度下,民主國家政府的作為完全被制約,所有的政策都只看眼前,算計的是能爭取多少選票,其結果就是推出種種看似立竿見影的施政方案。美國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可說是典型例子,但其後患無窮,卻非當今執政者關切的重點。

 回顧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全球各國通力合作,力挽狂瀾,很快使得金融和證券市場穩定下來,各國股市出現戲劇性的V型反轉,也算是人為奇蹟。只是虛擬的市場蓬勃好轉,卻未使實質的經濟跟著成長,美國的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這才是導致此次八月股災的真正原因。明年將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不僅是美國人,幾乎全球市場都認為Fed在選舉的壓力下,遲早會推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如果Fed不理,華爾街一定再以暴跌回應,如此Fed等於被架著脖子做事,獨立決策的精神從此徹底淪喪。

 如何才可以擺脫選舉的綁架,共產主義成了溺水者的浮木,抓了就算。不過這當然只是學者們在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下的推想,展望未來,只有希望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的執政者和選民能警惕和深思,能夠推出真正可以長久促進成長的政策。否則當前的困境繼續惡化下去,他日資本主義恐怕真的會被取代。

沒有留言: